韋扶風品一口茶,說道:“董昌那裡,還請祖父大人使人遊說。”
“怎麼說好?”祖父問道。
“說朝廷做的不對,怠慢忠臣,欺善怕惡,李茂貞能夠封為岐王,董昌也有資格封王,表示願意結好,讓董昌少了顧慮。”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想一下說道:“此事讓你八伯父走一趟,你的八伯父擅長外交,東川軍的事情立了大功。”
韋扶風認可點頭,忽想起一人,問道:“祖父大人,孫兒聽說過十二叔在長安,不知能力如何?”
祖父淡然道:“你十二叔的事情,我以為你知道,過繼出去的兒子,我現在起用不妥。”
韋扶風恍然,他是真不知道十二叔過繼給了別人,過去只是聽說在長安做事。
一般過繼的兒子有兩種情況,一是侄子成為孤兒,叔伯收養的當成兒子,例如王珂。
二是沒有兒子傳承香火,就得在同族之中過繼一個做兒子,這種傳承香火的過繼兒子,最忌諱與親生父親糾纏不清。
韋扶風轉言道:“孫兒途徑長安,使人攜禮問候伯祖大人,言不能驚了皇帝的苦衷,也勸說伯祖大人辭官。”
祖父聽了神情黯然,道:“你勸無用,你的伯祖執意還君恩,他無錯,我們也沒有錯,後果以後只能聽天命。”
韋扶風點頭,祖父又道:“你這一說,我想起一事,邠寧節度使王行瑜,向朝廷求任尚書令,朝廷不允,給了尚父之封打發。”
“求任尚書令,王行瑜自取其辱,尚書令是唐太宗李世民任職過,之後無人敢任。王行瑜此舉純屬效仿李茂貞,指著皇帝鼻子要做祖宗。”韋扶風好笑道。
王行瑜要那個虛職做什麼,還不如他的隴右節度使。
“問題是,你的伯祖駁回的,你的伯祖言,太宗皇帝曾任尚書令,此後臣子無人得授,郭子儀平叛御外的大功,尚不肯接受,何況王行瑜。”祖父說道。
韋扶風皺眉,這是赤裸裸的得罪邠寧節度使王行瑜。
祖父又道:“王行瑜是梟匪,我擔心,其會不會以此為藉口進攻朔方。”
韋扶風道:“沒有鳳翔軍的聯合出兵,王行瑜難免後顧之憂,孫兒擔心王行瑜兵髮長安,報復伯祖。”
“不會吧,為個虛官進攻長安,王行瑜沒那麼愚蠢吧。”祖父不以為然,認為王行瑜不會勞師動眾。
韋扶風沒說什麼,因為他也沒有辦法保護韋昭度,長安那塊地方特殊,不能沒有皇帝聖旨就兵進長安。
只怕他的扶風軍前腳進入長安,鳳翔軍和邠寧軍,就會氣勢洶洶的殺去長安‘護駕勤王’。
最主要的是,伯祖韋昭度為了避嫌,根本不會接受韋扶風的派兵保護,哪怕一百護衛也不會要。
事實上就是一百護衛,也有可能成為邠寧軍的藉口,兵進長安。
接下來祖孫溝通一下內政,這一說比之前的時間還要長,直至過午,韋扶風告辭。
不想祖父又說了一句:“扶風,或許以後你會多一個叔父。”
韋扶風一怔,隨即起禮笑道:“恭賀祖父。”
祖父微笑點頭,擺手道:“去吧。”
韋扶風離開西園,或許是受了祖父的老當益壯刺激,他的心情頗為不寧,愈發思念愛侶們的情況,但他不好詢問祖父。
問了祖父,必然推託不知,很簡單,祖父當然不願承認刺探韋扶風家事。
回到縣衙後宅,春紅和兩個馬奴服侍韋扶風脫去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