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看著,片刻後,韋良忽問:“吐蕃多久可達?”
“估計兩日。”將官遲疑一下,回答。
“兩日?我們必須立刻撤離,吩咐下去,運載輜重去往北岸。”韋良說道。
“大人要放棄城池?”將官難以置通道。
韋良看了將官,又扭頭望去,輕語:“這座城池,我也捨不得呀,若是不走,必死之局。”
“大人,我們使人揭露王建。”將官說道。
韋良搖頭,道:“吐蕃願意出兵,被王建哄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敵視,吐蕃不願我們坐大,既然出兵,就不會退去,他們必然落井下石的索求更多,我們負擔不起。”
將官點頭,問道:“大人,我們去那裡?”
韋良一笑,道:“去處很多,涼州,靈州,我們一走,吐蕃和王建繼續戰爭。”
將官恍然,道:“大人高明,讓他們狗咬狗,然後我們再殺回來。”
韋良搖頭,道:“記住,思維不要一廂情願,否則失望事小,誤判後果一敗塗地,我當年跑外,若非擅長見機行事,早就客死他鄉。”
將官點頭道:“屬下謹記教誨。”
......
軍府大堂,守衛森嚴,眾多黨項部落首領聚集。
鳳翔軍進犯以來,親近的党項部落主動遷移進入金城,數量三萬多,金城容納了五萬多人口。
韋良佇立在大案後面,直白的言明吐蕃出兵,党項首領們譁然。
韋良從容看著,片刻後安靜下來,人人注目韋良。
“請問軍使大人,可有對策。”一名党項首領問道。
韋良回答:“不可敵,走為上策,我請諸位來,詢問可願跟隨本軍遷移,諸位不須顧慮,不願者留下,任由投降。”
“遷移?能夠去往那裡?”党項首領問道。
韋良回答:“本軍可往之地很多,涼州和靈州農牧皆宜,夏綏地域也是農牧皆宜,另外關內的涇河流域,已然被我軍佔據,就是隴山的東面。”
“大人何不調來援兵?”一個党項首領說道。
韋良回答:“原本是打算據城守衛,待得冬日必然勝利,想不到吐蕃出兵。
涼州軍不能調離,靈州兵南下進奪涇河流域,還有一部分靈州兵,支援會州,與敵對党項部落大戰,不然還會有數萬党項軍力兵臨城下。”
党項首領們互相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