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使錢謀官的時候,浙東董昌對於朝廷表現的異常忠心,不但貢賦天下先,就是治下六州的行政官員,也接受朝廷任職。
天下大多數藩鎮節度使,只願接受部分行政輔官任職,與朝廷保持明面上的隸屬。
李振得到外放浙東,興沖沖的離開長安,走武關道南下。
途中為了避開戰亂地域,沒有乘船去往大江下游,而是走入鄱陽湖,經過江西鎮南軍地盤南下。
不想辛苦的走到贛州的時候,忽然聽說董昌造反稱帝的訊息。
李振承受當頭一棒,驚怒之極,不得已頓足贛州等候訊息,結果董昌稱帝之後,周遭藩鎮竟然縱容的觀望。
李振在等候中絕望,思來想去,萌生了投靠扶風侯勢力的想法。
落魄的李振,心氣低落很多,身在贛州,能夠獲得有關扶風侯的很多資訊。
李振認為,扶風侯完全有能力進奪浙東,而他是朝廷任職的台州刺史,可為名正言順的入主先鋒。
李振的第一步是想獲得認可,所以報號台州刺史。
認可與佔據後的任職,在心理上大不同,浙東還不是扶風侯地盤。
李振認為,承認一個空頭刺史官位,扶風侯或金州刺史不會牴觸,只要獲得認可,他也就融入扶風侯勢力,為日後官途開啟半扇門。
不想,金州刺史竟然不見,李振憋屈之極,就算他是能言善辯的才智之士,也是一拳打空,無可奈何,隨之是極度的憤恨不已。
“老爺,休息吧,莫要生病。”布袍大漢關心勸說。
李振點頭,扭頭輕語:“李武,我們去往襄州。”
“襄州?老爺,在不遠的上津縣登陸,比襄州登陸迴歸長安,近的多。”李武說道。
李振說道:“襄樊,自古是守住荊州的戰略重地,扶風侯的金州治下,明顯依託漢水防禦態勢,古人關羽曾經鎮守的襄樊,屬於荊州得失的致命咽喉。”
“老爺,襄州是忠義軍的地盤,老爺莫非是打算拜訪趙匡凝?”李武說道,以為老爺在金州碰壁,又想去投靠忠義軍。
李振說道:“忠義軍佔據的地盤難有長久,趙匡凝為人保守,不值得依附,我打算去往汴州,請見宣武軍節度使朱溫。”
“宣武軍?據說是最強藩鎮,汴州很遠。”李武回應,內心不看好主人的想法。
“若是汴州碰壁,我回長安。”李振淡然輕語。
李武點頭輕嗯,又道:“外面寒,老爺入內休息吧。”
李振轉身進入船艙休息,船隻順著漢水行駛,一路經過南北水陸轉運的上津縣,入均州。
途中看見繁榮太平景象的均州城,李振特意入城走了一遭,細緻的瞭解駐軍和民生。
離開均州城,另行僱船順流而下進入襄州,不日抵達軍事重地襄樊。
襄樊是忠義軍節度使治所,隔著漢江存在兩座城池,北岸為襄城,南岸為樊城。
李振在襄樊只留了一日,啟程北上,進入鄧州(南陽盆地),途徑古人劉備起家之地新野,繼而途徑鄧縣,由鄧縣繼續東北行進,途徑南陽縣。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