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鵬逃離成都,與心腹屬下商議,有的建議回頭投降,有的建議集結各州軍力,會合渝州前線四萬軍力反撲成都。
李繼鵬陷入糾結,丟了成都,義父李茂貞必然大發雷霆,指不定殺了他,但回去成都投降,實在是憋屈惱恨,他已然知道是李子奇通敵。
西川各州勢力,大半是牆頭草的歸降,隨著成都的變幻大王旗叛變,成都易主,各州勢力或許傾向觀望。
李繼鵬的一萬軍力,就算加上渝州駐紮的四萬鳳翔軍,也沒有反撲的優勢,只能儘快離開西川,否則會被關門打狗。
最後,李繼鵬率軍去往漢中。
渝州駐紮的四萬鳳翔軍,領軍主將接到李繼鵬的軍情大驚失色,畏懼東川軍參戰,立刻倉皇開拔北上,一路順利的走過劍門關,駐紮利州請示候命。
鳳翔軍一走,兩萬渝州軍力出動,兵不刃血的收復失地,繼續北上。
隨後其它所在紛紛遵從軍令,夜郎府一萬軍力增援渝州鎮守,趙一斗率領兩萬軍力北上。
三峽地域抽調一萬軍力,黔州一萬軍力,合計六萬軍力沿著嘉陵江北上。
田雯兒在成都收編一萬降兵,散入四萬川南軍,隨後得悉駐紮渝州一帶的四萬鳳翔軍,已然撤離西川。
田雯兒鬆口氣,命令兩萬軍力離開成都,去往劍門關出擊,劍門關之外的戰事,歸屬李子奇主持。
命令魯青率領一萬軍力回去嘉州鎮守,成都留下兩萬僚人族軍力,一萬川南軍鎮守。
田雯兒的出兵步驟,都是遵從韋扶風的囑咐。
韋扶風信中解釋,出兵西川屬於一次奇襲,打得各方措手不及反應,奪取西川存在兩大致命變數,一是東川軍,一是雅州王建。
如果在西川與鳳翔軍陷入大戰,難保東川軍會不會反叛,王建必然背後插刀,若是不能奇襲攻陷成都,必須果斷的抽身逃出西川。
若是奇襲成都得手,需要放任鳳翔軍退出西川,下一步分成兩步,一步調動川南軍力北上。擴大戰果,同時震懾東川軍不敢妄動。
另一步最為關鍵,抵禦王建的入侵。
王建若是聞訊,必定趁著川南軍立足未穩,發兵搶奪西川。
魯青必須及時的迴歸鎮守,以待抗擊王建,戎州還有三萬軍力,蜀南兵府還能夠聚兵一萬增援。
信中提及不可呼叫東川軍,若是東川軍主動參戰,可以允許去往劍門關之外,絕不能用於抗擊王建,也要小心東川軍響應王建,內外夾擊。
韋扶風還特別提到,川南軍的戰鬥力不強,畢竟多數是農夫,守城尚可大用,野戰很難與鳳翔軍匹敵,只須嚇走鳳翔軍,就是完勝。
至於李子奇的任職,韋扶風希望李子奇鎮守嘉陵江上游。
李子奇畢竟任職漢中多年,熟悉地理,也具備軍事才能。
韋扶風不希望李子奇留在成都,成都是一處軍事與財富並重的寶地,忌諱被屬下盤踞坐大。
李子奇若是鎮守嘉陵江上游,劍門關就能夠阻擋反叛。
韋扶風的犒勞不薄,利州廣元是一處商業繁榮的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