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信使走入大堂,一起恭敬的拜見,其中一個雙手託著書信,說道:“扶風軍使報捷,請招討使大人驗看公文。”
張浚一怔,他知道來者扶風軍信使,本要出口呵斥的問話,猛然打住的故作冷峻,旁邊護衛去接了公文,轉呈給招討使大人。
張浚開啟沉容觀看,軍文裡沒有說什麼迷路藉口。
韋扶風直接說藍田縣啟程,途中得知先一步啟程的朝廷大軍,竟然沒有抵達晉州,他兵少不想惹嫌,走偏鋒的攻佔了石州。
石州位於太原府西方,戰略地位直指太原府腹心,如今易守難攻的離石縣城在手,請招討使大人分兵接管離石縣城,形成兩路犄角攻勢。
張浚愣怔了,扶風軍他知道,但根本沒有放在心上,自以為如同役夫的地方團練,他統軍之後,最需要的是糧食和軍器,兵員不缺。
很快,張浚恢復了常態,神情不覺間轉和,淡然的詢問信使,問明之後,讓人帶信使去休息。
信使一走,張浚立刻命人請來副招討使孫揆。
孫揆是長安城京兆尹,做過戶部巡官和刑部侍郎,此次討逆河東為副使,孫揆來到大堂,看了軍文和轉述也是意外。
“這是好事,拿下了石州能夠振奮軍心,也確實兵鋒威脅太原府,需要快速發兵接管鎮守。”孫揆說出了看法。
“只是,派去那些軍力適合。”張浚問道。
“自然是朝廷軍力,石州絕不能落入藩鎮治下。”孫揆毫不猶豫回答。
“若是朝廷軍力,該何人領軍?扶風軍使的本職,黔中節度使。”張浚說道。
“黔中節度使?”孫揆意外,隨後皺了眉頭。
節度使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府樹六面大旗,擁有最高的軍事權威。
扶風軍使既然是節度使,那去往石州接管的朝廷軍力,若是軍職低於節度使,在行事上反受掣肘。
“孫大人,不如你去一下,若是能夠接管石州,孫大人再回來,本軍顧慮扶風軍使居心不良,明著是請朝廷去接管,實則是想借機奪取朝廷軍力。”張浚說道。
孫揆點頭,道:“下官走一趟,不知調動多少軍力?”
“五千可否?”張浚問道。
“可,下官這就啟程。”孫揆起禮回應。
......
兩個信使得了迴文,午後就啟程返回石州,韋扶風於次日接到迴文,看了後與身邊的參軍事討論。
參軍事王澤說,兩軍交戰,重在知己知彼,朝廷軍力的動向,肯定隨時被河東軍探知,河東軍欲要反撲石州之失,八成先去阻擊五千援軍。
韋扶風認可王澤的觀點,因為攻陷城池的代價很大,他又找來熟悉地理的降兵頭領,詢問晉州至石州之間,那些交通要道適合伏兵。
瞭解之後,韋扶風起用降兵頭領為斥候,與扶風軍原有斥候一起,兩人一組的去往適合伏兵之地探查。
韋扶風隨後率領一百刀盾兵,五百弓弩兵出發,離石縣城交給了甘鳳池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