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節度使願意息兵相安,韋扶風調整都督府軍力,飛羽營暫歸白虎堂統領,虎賁衛之外接立狼風營和豹韜營。
依據軍功之名義,魯青任職狼風營指揮使,王大虎任職豹韜營指揮使,趙一斗任職鳳離營指揮使。
兵馬使彭玉升官指揮使,輔佐老馮執掌白虎堂。
楊文成,董和,劉毅,最初跟隨的五個屬下之三,轉任兵府官員。
虎賁衛初始就分成了東西南北四衛,領軍的四個牙將升職都尉,地位介於指揮使和兵馬使之間。
都督府的主官是長史,錄事參軍和判官,三者合議才能調動鳳離營,狼風營和豹韜營行權。
都督府的各營將士,依舊是軍中火長輪番歸屬。
......
重置了都督府權力,韋扶風去見老馮做了一次深談,他一旦離開川南,老馮就成了川南統治的中流砥柱,雖然不能獨斷行事,卻是能夠牽制各個官勢。
見過老馮之後,韋扶風下令大足縣軍營起兵兩萬西征。
韋扶風傳令大江之南的瀘州軍力,命令指揮使李成剛,接收渝州過來的五千團練兵,加上大江之南的五千軍力,合稱一萬渝州軍西征。
李成剛是最早跟隨韋扶風的五個屬下之一,給韋扶風的印象是機變。
如今川南節度的形勢初見穩定,韋扶風不想李成剛久留大江之南。
李成剛的原主姓楊,官職隨州司馬,韋扶風根據承諾,楊司馬若是前來投靠,要麼任職瀘州長史,要麼任職某一兵府的判官。
......
兩萬軍力行至瀘縣的沱江畔,與李成剛的渝州軍合兵,韋扶風召見了來自渝州的將官。
一見面,韋扶風看見渝州的將官,竟然只有最高的兵馬使穿著鎖子甲。
其它的領軍牙將都是皮甲,可以想象,來自渝州的五千團練必然是弱軍。
渝州軍的情況,韋扶風事先已然獲報,就是逃難的流民被強行組軍,一半沒有武器,可以說渝州刺史將一個負擔扔離了渝州。
見過了渝州軍將官,韋扶風下令給予渝州軍同等待遇。
軍餉,糧食立刻派發,沒有武器的只能用竹矛,田地暫時不能在瀘州給予,承諾日後給予分田。
合軍的次日,三萬軍力啟程西行,出瀘縣進入江安縣。
江安縣的新任縣令李清率眾迎接,這是韋扶風親任的縣令和縣尉,見面親和的說話。
江安縣駐留了一夜,次日一早大軍開拔向西,進入南溪縣境,直奔奮戎城。
大軍在出動時,韋扶風使人通告奮戎城的三千留軍。
讓留軍散佈大軍西征的訊息,散佈瀘州軍大敗東川軍,散佈渝州刺史歸屬川南節度,大軍西征中有一萬渝州軍。
進入南溪縣境,韋扶風有意的放慢行軍,甚至在距離奮戎城十五里時紮營過夜。
大軍營盤,渝州軍被圍在了最裡,武備最好的軍力駐紮在最外。
次日一早,留軍信使飛奔來報,鎮守奮戎城的軍力和縣官們,昨夜全部逃走了,三千留軍已然進城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