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那兩個字,趙昺點了點頭,目光中沒有任何的畏懼,卻多了一絲坦然。
獨孤飛雪走出大帳,細細的品味著那兩個字:
“此地!”
……
六月二十日,晴。
萬里無雲,甚至連一絲風都沒有。
這一天,北宋詩人蘇軾寫了一首七言律詩《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雖談不上千古絕唱,但最後一句: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表達了蘇軾一種安於現狀,但卻苦中求樂的樂天派品質。
而到了今天,一直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的小皇帝趙昺,卻沒有一絲絲的樂觀!
當十萬匹戰馬踩著有如奔雷的堅定步伐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趙昺的心中只有兩個字:“震撼!”
如果非要在這兩個字前面加上一句話,
那就是:太他媽的震撼了!
雖然眼前的軍隊,跋涉千里之後,已經軍容不整。
雖然在伯顏的心裡,眼前的偽宋軍隊依然是如此的弱小與不堪一擊。
可真實映入眼簾的,卻是三萬五千個全身白衣,連頭上也是一圈白色,臉上寫滿著悲傷、憤怒,不顧一切都要報仇雪恨的將士。
甚至在軍隊的前方,還有一個長長的紅色橫幅,雖然從伯顏的角度看過去,字都是倒著的。
因為那上面的字都是對著偽宋本方軍陣的。
不過伯顏依然辨認出,那上面寫著:
“為千古丞相文天祥報仇,為忠義老烏龜報仇,為小五、為敢死隊、為龍衛、為家人報仇雪恨!”
對面的三萬五千個將士,在面對著人數足足是己方三倍的敵軍後。
並沒有窩縮在軍營中,而是在軍營前方,整齊的排列著隊伍。
雖然看不出對方是列的什麼陣勢,但伯顏卻在心裡默默的嘆息了一聲:
“哀軍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