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一臉激動的在等待著那支日本人隊伍過來。
迫切需要有個女人,想早日成家的需求,壓過了對方是日本女人的事實。只要是個年青女人,管他是不是漢人女子,蒙族、女真、甚至是被稱為野人的索倫等部族女人,大家都不介意。
屯長也很重視此事。
他身為屯長,雖無品級,但已經算是黑龍江省地方上最低一級的行政吏員了,如果管理屯堡得當,那任期一到,肯定是能升到鄉里去的。現在堡里人口很多,說是一千戶人家,但本來每戶人家就人口不少,而且後來各家又都喊了留在老家的兄弟父母過來,因此他們堡裡現在戶口是一萬,但實際上人口,卻突破了一萬。
一戶人家,往往是三代甚至是四代同堂。
但各家又往往都有許多適齡卻沒娶媳婦的大小夥子,早點給他們娶上媳婦,早點開枝散葉,那麼他們堡人口更多,勞動力當然也更多,小夥子們娶了媳婦生了娃,才更能安心在這裡紮根發芽。
“你們屯子裡有多少適婚男丁?”趕來的鄉長陪在幾名軍官身邊,他問屯長。
“按我們山東老家的習俗,男娃過了十五就算成年就能說親娶媳婦了,咱們屯堡人比較多,雖是一千戶,但實際老老少少,加上後面第二批第三批移民,現在實際上人口是一萬零七百五十三口,其中十五歲以上還沒娶親的小夥子可很多,足有三千二百多人。”
這個數字嚇了鄉長一跳,早知道他們臨水屯的人多,但光適婚小夥就有三千二百多人,這個數字還是很嚇人的。
“鄉長,你知道我們都是從山東沂蒙大山裡移過來的,我們堡裡說是一千戶,但哪戶不是三代四代同堂,基本上各家。都有好些個兄弟,除了年紀大的一兩個成了親,下面的大多都沒成親過呢,不少年過了三十都還沒成親的老光棍。也有好幾百個。鄉長,你這次一定要支援我們臨水屯啊,我們屯今年開墾了的地可是鄉里第一,總得有點表彰不是。”
鄉長是個退伍的老兵,對下面的這些情況也有些數。
但是這次送到黑龍江來的日本姑娘並不多。分到他們新沂縣的就更少了,整個縣只有三千個日本姑娘,而全縣有六個鄉鎮。
“鄉長,你看我們屯子裡都有三千多個還沒成親的大小夥,你不說多,先給我們一千個日本姑娘怎樣,先讓三分之一的小夥子先成親,這樣大家以後開荒也更積極啊。”
鄉長無奈的搖頭,他苦笑了笑。
“我也知道移民的困難,肯移民來這關外東北的。都是在家裡實在過不下去的苦人家。窮人家日子苦,偏偏又往往孩子多,娶親是件頭等大事。說來,移民們娶親的事,也是我們鄉上和屯裡的一項任務,不過你也曉得,一下子給你一千個日本姑娘是不可能的。我實話告訴你,這次上面總共也只給了我們縣裡三千個日本女子,我們鄉也就能分到五百個。”
“鄉里屯堡可不只你一家,而是有五個屯堡。加起來五千戶,幾萬人口。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不能厚此薄彼,五個屯子。每個一百個日本女子,不多也不少,不偏也不倚。”
屯長聽說才一百個,立即低下頭。
三千多個年青小夥,一百個哪夠分。
“這次你們就分幫那些年紀大的解決下,至於那些二十歲以下的。就暫時先不考慮嘛。你放心,這次的日本女子只是第一批,朝廷剛滅了日本,那可是兩千多萬人呢,年青女子怎麼著也得有個好幾百萬,今後還會有後續陸續送來。再說了,我們也還在想辦法,跟蒙古那邊,還有歸附的索倫啊、女真啊等族商量,到時搞些聯姻,準備弄幾場大型相親會,到時我們組織起小夥子們,跟他們各族的女子一起見個面,跟他們聯姻。”
對於移民的婚姻問題,這是大問題,朝廷也非常重視。
現在朝廷的意見是要多管齊下,一方面,當然是讓移民們自己去找物件,從移民裡找,或者從老家裡去找都可以。另一方面,就得由朝廷出面,比如說與蒙族女真、鄂溫克等等部族聯姻,透過搞大型的相親會,官府拉郎配。這樣既能解決移民部份成親問題,甚至還能讓關外的漢人移民和關外的少數部族們的關係拉近。
最後還有兩個辦法,則是官方從中原內地,組織內地新娘,從中原各省地方中招募那些願意嫁到邊疆移民區的女孩子。中原肯定也會有一些不肯移民,但家裡又比較貧窮的人家,如果移民們能拿出不錯的娉禮,或許這樣的親事也能成。
當然,朝廷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把日本佔領地的適婚日本姑娘由官方強制婚配給漢人移民,另外如西南等地的一些部族的女子,也可以如此。
總的婚配方式,就是透過集體相親。
比如這次,臨水鄉就分到了五百個日本姑娘,按上面的要求,是給下面五個屯堡,每屯一百個姑娘。
但每個屯子裡都有超過千人的年青未婚男子,該給誰?
官方的辦法是讓屯子裡的人報名,願意娶日本姑娘的適婚而又未婚的男子,暫時規定是年滿二十二歲的未婚男子,報名之後,到時這些報名者就會參加一個相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