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青海南部的定西伯張煌言轉呈圖魯拜虎的上書。
圖魯拜虎在表章中姿態放的很低,不再復此前囂張。他向神聖大漢帝國神聖皇帝陛下表達了尊敬之意,宣告自己派第六子代表他入京參拜神聖皇帝,表達了和碩特蒙古對神聖大漢和神聖皇帝的歸順意願。
圖魯拜虎出人意料的表示願意臣服大漢,希望大漢皇帝能夠賜封爵位,將藏區分封給他,他表明如果大漢天子肯將藏區分封給他,那他和他的子孫以及和碩特蒙古,將世代效忠大漢帝國,永衛西疆。
收到這封信,劉鈞確實心情相當愉悅。
本以為,西北今年將有一場大戰,為了西康、青海和甘肅的爭奪,今年可能要與衛拉特大戰一場。
可是現在,顧實汗圖魯拜虎慫了,衛拉特准噶爾等部兵馬也撤回了西域。
對於朝廷來說,就眼前和漠西諸部蒙古開戰,也是還沒有做好準備。現在能不打,那朝廷就能穩固西康、青海和甘肅三省,把兵馬防線真正推進到西北前沿。
至於藏區,就算是顧實汗沒殺進去,劉鈞本來也沒打算在三五年內就進軍藏區的,能夠挺進青海西康甘肅,朝廷已經算是暫時西進極限了。
在這三省的駐軍到位,並且適應西北特別是青藏地區的獨特高原氣候前,在朝廷在這三省修建起立體的防禦體系前,在關鍵的交通幹線,以及交通幹線上的戰略要點上修好要塞堡壘、兵站倉庫,把各種作戰的物資諸備都運過去之前,朝廷都沒法越過這千里荒野,與漠西打一場穩打穩勝的決戰。
崑崙一戰,只損失了幾百人馬,就殲滅上萬漠西所部騎兵。雖然勝的漂亮,可劉鈞不為因此而輕易更改自己的戰略計劃。
現在圖魯拜虎很謹慎小心的保持了剋制,提出了歸附之議,目的是讓大漢息怒,不出兵將他從藏區趕出去。雖然如此,可劉鈞覺得這個提議能夠接受。
答應顧實汗,等於承認和碩特對藏區的佔據,不過只要顧實汗肯上表歸順,只要把藏區正式納入大漢帝國疆域內,那麼暫時讓顧實汗實際控制藏區,也無所謂。
大汗只要拿到這個宗藩大義名份在手,就隨時可進可退。最好的結果,自然是數年後,大漢在西北全面完成準備後,以實力入藏,迫使顧實汗如東部蒙古諸部一樣接受朝廷的分封,以及漢軍的入駐,並派遣官員,設立省府等。
如果到時顧實汗還心存僥倖,那就直接踏平他好了。
顧實汗能直接派出自己的兒子前來,看來誠意還是很足的。聽說顧實汗有十個兒子,不過哪一個都是肉。若無誠意,根本無需派親生兒子來。
西北的局勢,出人意料的朝好的方向發展。
準噶爾撤回西域,和碩特只求守住藏區,而土扈特人都已經越過哈薩克草原到了伏爾加河下游的裡海之濱去了。
衛拉特聯盟漠西蒙古表面上看起來更強大了,實際上卻分成了三大部份,各據一方。準噶爾獨佔西域,和碩特和土扈特卻都遠走他方。
現在和碩特人沒有拿到商議好的青藏地區,只拿到一個藏區,又在漢軍手裡吃了大虧,最關鍵是準噶爾人也意識到漢軍的強大,並不願意替和碩特部出死力為他們攻奪青海和康區,他們早早的撤回西域,這讓和碩特心寒。
在漢軍的強大壓力下,他們選擇了向大漢歸順。
這其實也是對準噶爾的背叛,是對整個衛拉特聯盟的背叛。
衛拉特聯盟已經出現了一條巨大的裂縫,這是劉鈞最樂於看到的。
劉鈞已經讓青海駐軍護送和碩特使團入京,他甚至都已經為顧實汗準備了一個封爵。
“烏思藏開國侯!”
朝廷將在顧實汗歸順大漢後,將藏區設為烏思藏省,包括前藏和後藏地區和阿里高原地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