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那什麼寮國宣慰司、八百大甸等等,那都已經是遠在天邊的地方了。那種十萬大山裡的南夷障歷之地,有什麼好費心爭奪的。
在他的眼裡,那些地方就跟安南一樣,沒必要為此大動干戈。不值得。
可皇帝和軍方的看法明顯是不一樣的。
現在南征的三路兵馬都直接打到緬甸控制區內,還一下子奪了邊界百餘里地盤了。這就是在挑事啊。
好不容易平定了西南叛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邦華難以理解,為了那天邊的一塊蠻荒之地,有必要這樣爭?
倪元路卻只是笑笑,一手端著杯子,一手拿著勺子輕輕的攪動著杯子裡沖泡的奶粉,他在奶粉裡還加了一塊方糖,他喜歡這種又香又甜的味道。
“就算八百里大甸等宣慰司是蠻荒之地,那也是大漢帝國的蠻荒啊,豈容他人竊取。緬人竊奪西南諸慰已有百年,是時候該拿回來了。”
李邦華驚訝,“玉汝兄居然也支援軍方的胡鬧?”
“這算不得胡鬧,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怎麼能就此放棄呢。”
李邦華搖搖頭,也懶得跟倪元路爭論。
“你覺得緬人會如何反應?”
倪元路卻是笑道,“緬人當年竊奪我大漢疆土,如今大漢收復故土,他們能怎麼樣,又敢怎麼樣?”
其實國家之間,本就是弱肉強食。倪元路如今也算是對此深有體會,國家虛弱,就如前明之時,那麼不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甚至是日本倭寇,都要來欺負一下你。但如果國家強盛,那麼也自然可以開疆拓土。一切都以實力說話,現在大漢國運正隆,而聽說緬甸卻是開始衰弱,蠻荒小國,豈敢跟大漢作對,惹怒了大漢,直接滅掉他們,到時連他們的國土,也都將為大漢疆域。
李邦華卻說起了安南之事。
當年明太祖曾把安南等地列為不徵之國,可明成祖時卻發兵滅了安南,設定州縣,劃為漢朝直轄。
可此後,安南卻一直動盪不平,反叛不斷,朝廷在安南用兵不斷,耗費了無數錢糧,死傷無數將士,最後卻還是不得不撤離安南。
李邦華很擔心,大漢在緬甸的動作,會是這個結局。
以大漢的實力,要擊敗緬甸自然不會太難,可想長久統治那片蠻荒之地,只怕不容易。就如隋唐之時的幾代君王,為了對付一個高句麗,真是傾國之力征討,結果呢,就算是唐高宗時滅亡了高句麗,可很快依然不得不撤回軍隊,反而是白白為新羅做了嫁衣裳。
李邦華覺得,這種征討,更是君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對於國家和百姓沒有半點好處。
劉鈞也在關注著緬甸人的反應。
三路漢軍越過邊界百餘里後,便停駐不前,沒有過於深入。他們遵守劉鈞的旨意,是在等待緬人的反應。
但直到現在,緬人丟失數百里地方,卻是毫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