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制度,使得宗室的權力大受限制,甚至有過宗室幾無一王的局面。這和明朝是完全相反的,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
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
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孫輔國將軍,從二品;曾孫奉國將軍,從二品;四世孫鎮國中尉;從四品。五世孫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從六品。
而且大明的這些宗室爵位品級很高,最低都有從六品,俸祿也高,更有大量賜田,使得大明就跟養豬一樣,到現在,天下各地的宗室都達到八萬以上,朝廷一年的稅收用作支付宗室的部份比養官員的那份還多。
經歷靖難之役後,明代的藩王們沒有了兵權,也不再理事。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真真正正的成了養豬。
劉鈞如今稱帝立國,他不希望自己帝國的皇族宗室以後也如明朝一樣。在宗室制度方面,他倒是比較讚賞宋朝的作法,宗室要優待,但不能過份優待。
如今他只有兩子,都還年幼,因此他沒急著立太子,甚至都沒有給他們封王,都只封了一個國公。他的兩個親兄弟,也僅止封侯。
劉鈞打算以後皇子初只封公,成年出閣才封王,而且不一定都會封王,得看品德才能。若只是十分平庸,那麼也許一輩子只能當個國公。
至於其餘的宗室,如他的兄弟,從侯封起,最高也只能封郡王。
不管是皇子還是皇帝兄弟的兒子,只以其中嫡長襲封,其餘的則只授以勳爵,可以入仕升轉,但必須有功績才能升遷,並且若非特別功績,將不能晉升更高的爵位。就算是宗室諸郡王公侯的嫡子,降等襲爵以後,如非有特別功績,也是不能憑資歷晉升更高爵位的。
宗室除了不能入內閣,不能做九卿、尚書以及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重要職務,但是可以科舉入仕,也可以加入軍隊為國效力的。
而且劉鈞不打算給宗室們分封授予藩地的,朝廷會根據他們的爵位給予相應的俸祿,但俸祿絕對不會如明代這樣優厚。
他還打算恢復對異姓功臣的五等封爵制度,定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大漢帝國的爵位制度從高到低將為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郡侯、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勳爵十一等。
異姓不得封王。
不論宗室和功臣都不論長幼只以嫡長子襲爵,宗室降二等襲爵,異姓功臣降三等襲爵,除長子降等襲爵後,其餘兒子不論嫡庶皆封勳爵。
勳爵為終身爵位,不世襲。
所有封爵都無封地,也無食邑實封,只有俸祿,每二十戶食邑折銀元一塊,隨俸發放。
異姓功臣爵位前面例加開國二字,以示與宗室爵位區分。(未完待續。
PS:感謝星爆〃粒、櫟陽樾、睡在你上鋪的兄弟、幕雨宸、半個、白天諸位支援,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