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甡點了點頭,“這是馮侍郎的摺子,我看過了。”
“這樣的摺子,根本就沒有商議的必要,直接打回既可,為何還要送入內閣?”
“我覺得馮侍郎摺子中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吳甡放下手中的筆,坐正了身子,緩緩的道,“如今郡王也是次輔,還是顧命大臣,那麼你也清楚,現在局勢艱難啊。朝廷財務困難,幾經裁撤,可一年也還得四千萬的軍費開支。這還沒包括這場平亂戰爭的費用,戶部估算了一下,要打完這一仗並取勝,起碼得兩千萬軍費,若要收復遼西,還得兩千萬。朝廷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可也不能姑息養奸!”
“郡王請聽我把話說完。”吳甡道,“郡王之前也說過,先暫時棄守松錦廣寧,那是為了更好的積蓄實力。現在形勢也一樣,既然郡王打算先防守為主,那乾脆和吳三桂談判,招降他。先消彌這場戰事,等到朝廷整頓好了各地兵馬,平定了中原內亂,那時再出兵收復遼西,討伐吳三桂也不遲。”
劉鈞是絕沒料到這個時候,吳甡會來這麼一招的。
表面上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可卻又根本不同。劉鈞退守長城防線,那是積極的防禦策略,讓明軍立於不敗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可吳甡卻要招降吳三桂,這就是對叛軍的妥協了。他甚至不得不考慮的更遠一些,吳甡這一招,極可能也是在衝著他來的。
“朝廷打算給吳三桂什麼條件?”
“保留錦州、廣寧兩鎮,吳三桂和祖大壽繼續任總兵之職。”
劉鈞笑了笑,“既往不咎?”
“暫時不追究,以待將來。”
“哈哈哈。”劉鈞一陣大笑。他已經全明白了吳甡的意思,也知道了這肯定不僅是吳甡一人的意思。
吳三桂都舉旗反叛,聯合清軍打到了長城下了,朝廷這時卻要赦免他們,既往不咎?不過他也不在意了,他們以為留著吳三桂就能威脅到他?
劉鈞倒覺得留著吳三桂,也同樣對他有利。
“就算吳三桂願意接受招安,只怕清虜也不會樂意吧?”劉鈞笑著問道。清朝這次打著借兵吳三桂,舉大義之旗而來,那是想要趁火打劫的。若是吳三桂接受朝廷招安,繼續當他的總兵官,那清虜怎麼辦?
吳三桂可是答應了要把關外的遼西遼東事後都割讓給滿清的,而且滿清所圖可遠不止關外之地的。
“只要吳三桂祖大壽接受招安,那麼滿清也只能撤兵。”吳甡很自信的道。
劉鈞笑了笑,“既然元輔一力堅持,那麼我保留自己的意見的同時,願意聽從元輔的計劃。不過,如何招降吳三桂,就得元輔派得力之人去談了,而且我也先提幾個條件。”
“其一,可以招安遼軍,但以女兒河為界,河東岸的錦州、小淩河城等地都可交給吳三桂,可河西之地歸寧遠鎮。其二,錦州、廣寧兩鎮以後自己解決糧餉,朝廷概不負責。”
“其三,遼軍無朝廷調令,不得越過河界半步。一旦越界,寧遠軍將視其為叛亂,可隨時討滅。”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吳三桂願意接受招安,並且在一個月內撤回女兒河以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