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稱雄> 第442章 廉頗未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2章 廉頗未老 (2 / 4)

金、元兩代都曾在此增建加固關防。

明洪武十一年起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臺等關塞設施,並增修門關兩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鐵門關,僅容一騎一車透過。

一門設於潮河之上,稱水門關。

隆慶時,戚繼光與譚綸開始對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朝廷大規模的改建。加強防禦。

而劉鈞入京,掌控了京畿兵馬後,第一時間就是全面加強燕北長城的防禦。

在天啟到崇禎兩朝,朝廷的防禦重心一直在遼西,燕北長城防線屬於宣府和薊鎮,可是卻一直缺糧缺餉。城關年久失修,導致這條屏衛著京城的重要防線,卻屢屢被清軍攻入。

劉鈞沒有指望朝廷出錢修護關防,他自己拿出了兩千萬塊銀元,對整個八百里燕北長城進行了全面整修加固,增築稜堡,加修炮臺,部署了許多大炮,屯駐了重兵。

朝廷對於這些,知道的人不多。他們知道劉鈞加固了長城防線,卻並不知道,劉鈞對這條防線下了這麼大的力氣,投入了這麼多的錢糧物資,更不知道,整個長城防線究竟駐了多少兵馬。

表面上,現在各地裁撤兵馬,京畿只剩下了直隸的警備和衛戍兩鎮,加上禁衛和侍衛親軍,關外只剩下了旅順和寧遠兩鎮。連禁衛和侍衛兩軍加起來,也不過六鎮兵馬。

但實際上,當然不止這些。這些不過是兵部登記在冊的,還有許多沒登記在冊的。由名義上已經被裁併的鎮江、北洋等部份楚軍加上山西、寧遠等原來的部份兵馬,楚軍在京畿一帶還有三個影子軍鎮。

因此就算除去禁衛和侍衛兩軍,在直隸和關外兩軍區,劉鈞手上實際依然握有警備、衛戍、旅順、寧遠、北洋五個整編鎮,另外還有三個不在名冊上的影子軍鎮。

這三個影子軍鎮基本上都佈防在燕北長城一線。

在朝廷大臣們看到的佈防圖上,許多地方的一協駐軍,實際上是兩協,一鎮是兩鎮。

劉鈞雖然不急著去打關外的滿蒙,可事實上他卻一直防範著他們呢,不管怎麼說,有備才能無患,先得守穩了站住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談長遠打算。

古北口外,潮河。

潮河源於豐寧,經灤平到古北口入密雲。

因水流湍急,其聲如潮而名。

衛戍軍下輕騎兵連連長張萬年,帶著本連二百輕騎兵,正在巡邏。隨著逆軍的接近,派出去的各支部隊陸續返回,他們帶回來大量的蒙古牧民。留下的是長城北邊百里荒蕪人煙,一片焦土。

在前段時間,張萬年也率領自己的部下,跟隨師的騎兵標一同行動。連續搬遷了好幾個蒙古部落回來。

不過現在搬遷行動已經結束了,上面有嚴令禁止再輕離防守的長城堡壘。張萬年只是在進行著例行的巡邏,他的行動路線就是沿著潮河南岸巡邏,嚴禁越過潮河。

隨著逆軍一天天接近,長城防線的氣氛也有些緊張。

不過張萬年倒不怕。他五十出頭的人了,在上次京軍整編時得到郡王的親自破格提拔,當了三十多年的小卒,到老了居然也一躍而升為了連長。

連帶著他的兩個孫子,現在也都成了京軍,還是騎兵。張萬年很感激,他也更期望能在這次即將到來的戰鬥中立下軍功。

對於古北口這帶,張萬年很熟悉,他以往就數次到這邊駐防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