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武元年,三月初,一個驚人的訊息從關外傳入京師,吳三桂、祖大壽起兵叛亂。更讓他驚心的是,吳三桂和祖大壽起兵旗號是清君側誅奸佞保少主殺劉鈞,他們高舉清君側的大旗,率原錦州與廣寧兩鎮兵馬皆反,聚集十萬反軍,還向滿清借兵五萬。
“大淩河失守,叛軍已經殺過來了!”
京師之中,人心惶惶。
左良玉的急報一入京,訊息先送入了樞密院。樞密使範景文連忙通知了兵部尚書陳新甲,然後一起向內閣稟報。
吳甡與劉宗周聽到這訊息後,都是一臉沉重。
“立即召開軍機處會議,去請陛下與郡王!”吳甡向屬吏喊道。
“是。”一名老吏額頭冒著汗,急匆匆離開。
軍機處。
劉鈞從總督衙門趕來的時候,軍機處其它成員都到了,連皇帝都一臉肅然的坐在那裡。
見到劉鈞進來,朱慈烺忙站了起來,“皇兄,吳三桂、祖大壽反了,清虜也趁火打劫,大淩河城已經失守了。”
年輕的皇帝對於軍事不太懂,可心裡還是覺得吳三桂祖大壽的關寧軍很厲害,畢竟先皇之時朝廷主要就靠著關寧軍守著遼西,抵禦清軍了。而且吳三桂他們兵馬的數字也不少,十五萬兵馬,十萬關軍鐵騎加五萬八旗勁旅,確實讓小皇帝心中擔憂不已。
“陛下,區區小醜跳樑而已,不足為懼。”劉鈞先行了一禮,然後說道。他打量了一眼眾人,發現兵部總後勤司長吳襄並不在列,倒是原關外提督秦良玉在座。
朱慈烺發現了劉鈞的目光,忙道,“朕已經將吳襄關入詔獄了。”
劉鈞知道吳襄並沒反意,但奈何他兒子和大舅子都反了,皇帝豈還能留他。不過他也沒打算替吳襄說話。“既然如此,臣提議就由秦夫人先接任總後勤司長一職。”
“準。”朱慈烺這個時候不願意理會這些小事,他擔心的是十五萬關外的聯軍。“皇兄,你可有退敵之策?”
吳甡和劉宗周也一齊望向劉鈞。
朝廷剛完成了好幾輪裁撤兵馬。結果裁著裁著就出事了,吳三桂和祖大壽的反叛,從某些方面來說,也與兩鎮被裁有關。
“水來土淹,兵來將擋。臣以為。並不用過於擔憂,吳逆這時叛亂,根本跳不了多高。”
吳甡見劉鈞一副處事不驚的樣子,有些不滿。
“叛軍都已經攻破大淩河城了,現在都已經快打到錦州城下了,左良玉請求朝廷立即出兵救援。我們必須趁叛軍還沒拿下錦州前,立即調兵增援錦州。’
”
“增援錦州?”劉鈞搖了搖頭。
在劉鈞看來,增援錦州毫無必要。打仗,並不一定要寸土不讓的爭奪。
“難不成郡王打算放棄錦州?”吳甡反問。
“正有此意。”劉鈞回道,他這話一出。整個軍機處一眾大臣們都齊齊驚呼。在他們的觀念裡,遼西之地,每一寸都是祖宗之地,當然不可輕棄。還沒打,就棄守,這不是懦弱怯敵嗎。
“陛下,諸位,請聽我一言。”劉鈞不理會他們的驚訝,而是徑自走到廳中的大沙盤前。
他拿起一支長杆,在這副關外的沙盤上圈了幾下。
“諸位請看。上次議和之後,朝廷拿回了遼西大多數失地,除了遼河西岸沿岸的部份地方,其餘的松錦義州廣寧大淩河等。都盡為收復。不過遼西打了這麼多年仗,自天啟到如今,反覆爭奪,遼西之地,尤其是錦州廣寧一帶,更是曾數次落入東虜之手。那些城池鄉堡。百姓軍戶,不是撤入了寧遠,就是早被韃虜擄走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