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鹽商慾求不滿,壟斷鹽利,還大肆提高鹽價,使得百姓連鹽都吃不起,怨聲載道。”
“許多地方,鹽商把一斤鹽賣到三四百文錢,比一年鹽稅收入幾千萬的宋代高的多,北宋之時,一斤鹽均價不會超過一百二十文,是其三四倍之多,但我們收的鹽稅卻是宋時二三十分之一。”
劉鈞敲了敲桌子,“朝廷天天喊窮,其實只要我們把鹽稅徵好了,朝廷的財政問題立即就能解決。”
吳甡和劉宗周等一眾內閣成員你望我,我望你,劉鈞說的這些,他們不知道嗎?知道。可鹽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上上下下都勾結在一起,根本是剪不斷理還亂,沒有哪個人能本事理的清。
“我打算重新梳理鹽務,爭取明年能從中徵收到兩千萬塊鹽稅,加上海關和商稅,那麼明年就算不再發行債券,都能籌集到起碼四千萬的稅收,足夠明年的財政開支。”
“郡王真有把握?”劉宗周面現激動,不知怎麼的,他就是覺得劉鈞有這個能力。若一般人說要整理鹽務,一年要把鹽稅徵到兩千萬塊,他會覺得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可這話是劉鈞說的,他卻突然覺得可信。
大明現在的鹽制,實際上就是綱鹽制,官督商賣。類似一種經銷商制度,朝廷控制著各大鹽場的灶戶們產鹽,然後掌握著食鹽的專賣權。
商人們想要賣鹽,得先拿到一個食鹽銷售許可證,這個證是可以長期持有甚至世襲的。這個許可證規定了鹽商們可以購買銷售食鹽的數量以及銷售的市場,有了這個許可證後,那麼才有資格買鹽,並按鹽引數量購買限定的鹽,然後在限定的市場銷售。
大明的這些鹽商,都是各級經銷商,對各自的市場是有壟斷權的,其它的商人不得銷售。這種制度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弊端,導致鹽商們都發財了,鹽價卻居高不下。那些勳官們掌握著許可證的出售權,靠倒賣許可證和批鹽引,發大財。
許多有錢的商人們,則靠囤積鹽引,倒賣鹽引賺錢。
總之,所有人都賺錢了,被坑的就是朝廷和普通老百姓。
朝廷鹽稅一年收入不過百來萬兩,百姓一斤鹽花三四百文錢,結果吃的鹽還是摻土摻沙的劣質鹽。大批販賣私鹽的人趨勢而起,鋌而走險,導致地方的安全形勢大亂。
就連那些生產鹽的灶戶們,也一樣被剝削者,一引鹽不過換一石糧食,溫飽都不能解決。
這些鹽商,一個個肥的無比,全是大肥豬,劉鈞覺得,他們可以殺了。
“我希望諸位閣老們能支援我整頓鹽務,只要你們肯全力支援我放手去做,那麼我能夠在這裡告訴大家,向諸位承諾,明年起碼可以向戶部上繳兩千萬塊的鹽稅。”
兩千萬塊啊,摺合成原來的銀子,也有一千萬兩了。
“兩千萬塊銀元,不要銀元券,不要銀票,能做到嗎?”吳甡眼中也閃著光,他緊盯著劉鈞問。
兩千萬塊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解決不了財政問題,他這個首輔也坐不穩位置。
“兩千萬銀元,不是銀票也不是銀元券。”
“好,老夫願意支援郡王。”吳甡一掌拍在桌案上。
劉宗周也表態,“老夫也願意支援郡王。”(未完待續。
PS:感謝benhe的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