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僑談了許久,劉鈞也對京中的朝局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皇上還在等你入宮覲見,我就不多留了,有空來府上吃頓飯,我們再談談。”劉僑望著侄子道,朝中局勢越發的複雜起來,此時不論從哪方面,他們叔侄兩個都應當更加的親密一些才是。
送走了劉僑,劉鈞回到皇上御賜的鎮南侯府裡。偌大的侯府裡,如今只住了兄弟劉鍵一人,在年初的會試中,他同樣中取,成了新科進士。他的名次並不低,也是二甲賜進士出身。因為有劉鈞的關係,他也成了庶吉士進了翰林院。
知道劉鈞回了京,他早早回來,兄弟倆做一起聊了會,然後吃了頓便飯。
親兵捧來蟒袍玉帶,伺候他更衣。
劉鍵見劉鈞不肯脫掉麻衣,小聲問,“二哥,你入宮見聖,穿這身孝衣合適嗎?”
“這有什麼不合適的。”
“白麻網巾總要換下才好,畢竟會露在紗帽外面,陛見時被皇上看到,是為不敬啊。”
劉鈞卻揮揮手,“看到也沒什麼,國家以孝治天下,皇上也不能說什麼。”
白孝衣白麻網巾穿在蟒盤玉帶裡面,劉鈞就這樣直接入宮陛見。依然是王之心前來接他,兩人並排騎著馬,在大隊禁衛的護衛下前往皇宮。
王之心是曹化淳的乾兒子,大明的太監算是歷朝中最龐大權利也最大的一群太監,屢屢出現權宦,說到底就是皇帝對朝廷控制力不足,只得重用這些身邊的太監。而太監一旦得到權力,往往又無監督,加之又多沒有良好的道觀觀和自控力,最終就會腐敗失控,加之文官們向來對他們沒好感,不出事也要攻擊,出事了還要踩幾腳。便得明朝的太監向來名聲不好。
太監們在宮裡相互依靠,透過收乾兒子來穩固自己的實力,甚至等老了,也有接班人。保自己安養晚年。曹化淳老了,也並不戀棧不去,數次主動乞病歸鄉,今年終於去了南京養老,但也還兼了南京守備太監一職。
京師這邊。王承恩接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下面另有四位秉筆太監,但他依然掌握著批紅稽核大權。王之心則接了東廠提督之職,雖然權力要次於王之恩,也算是宮中太監中的新貴人物了。
劉鈞看著王之心,一個很高大魁梧的太監,長的很健壯,面板微黑,高鼻子,讓人覺得他可能有些混血。他穿著大紅的蟒袍。披著一件大披風,很是威風。據他從劉僑那得到的情報,這個太監最是好財,在京中的太監中,他也是最有錢之人,據說家財不下百萬兩銀子。不過這人辦事能力不錯,很得曹化淳和崇禎的看重,甚至今年他的子侄還得到了世襲武職的賞賜。
“勞煩王公公辛苦了。”一面說,劉鈞一面隨手遞過去一張銀票。
王之心笑著接下,飛快的掃了一眼。
四海銀行的見票即兌的全國通兌五萬塊銀元兌票。王之心臉上的笑容更熱切了,鎮南侯出身果然爽快,之前他就收過好幾次劉鈞派人送去的錢財,可這次一下子五萬塊。還是讓他非常高興。
“侯爺,您這就太見外了。”王之心道,“乾爹去南京前就仔細交待過我,以後侯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定會認真好的,哪需要這個。”
“公公何必跟我見外?原來曹公公在京時。該有的孝敬,我一分也不會您的。我比較喜歡交朋友,王公公當不會不給這面子吧?”
“侯爺爽快人,這朋友我交定了,以後侯爺有事儘管吩咐。”
儘管朝臣交給內宦屬於大罪,可如今這大明天下,哪個有點權勢之人,跟宮內沒關係?就算是東林甚至是那些後起的復社,都相當聰明的知道結交內宦為助力。
王之心帶著劉鈞一路到達御花園,劉鈞本以為皇上會在御書房見他,卻沒料到來了這裡。一處優美的荷塘中,有曲折的路直退塘中心的水榭小亭。
“陛下,鎮南侯求見。”
亭中,崇禎正與十餘名朝廷重臣一起吃著西瓜,觀賞著池中的金魚。
新的首輔周延儒、次輔吳甡,另外還有倪元路等四名輔臣,此外還有吏部尚書鄭三俊、兵部尚書傅宗龍、都御史劉宗周等九卿重臣也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