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今年不過剛五十出頭,湖廣武陵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楊時芳為武陵名士。父親楊鶴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而楊嗣昌只比他父親晚六年也中進士,處於明末亂世,楊嗣昌父子倆皆以督兵聞名。
楊嗣昌的父親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楊嗣昌步入仕途後,歷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等官。天啟三年受閹黨排擠,稱病辭職歸裡。崇禎元年,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後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山海關諸處,以知兵聞名朝野。
崇禎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旋以其父母相繼去世而回家丁憂。崇禎十年,農民起義席捲中原,他受命為兵部尚書,主持鎮壓流賊叛亂,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圍剿計劃。
在崇禎四的時候,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因為招撫流賊失敗而被降罪逮捕,楊嗣昌三疏請代,得減死。
楊嗣昌富有辯才、工於筆札、才思闊達,每與崇禎皇帝召對,總能以他的思辯健談打動崇禎皇帝,每次召對都超過規定時間,使得崇禎皇帝對他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繼而引為肱股之臣!感嘆:“恨用卿晚!”
可以說楊嗣昌雖然在崇禎十一年才入閣,可在朝中卻是極得崇禎信任。這種信任甚至有些讓人驚,崇禎一朝換過無數輔臣,可對楊嗣昌之信任卻少有人及。他雖不是首輔,可得到的信任卻超過首輔,真正的權傾朝野。
在當今天子的眼裡,楊嗣昌是朝中上下最知兵的重臣。
此次出京,他也是負擔著皇帝的無限信任和期盼。可左良玉房縣之敗,讓他很是有些被動,之前朝中諸多官員蜂起彈劾他,可皇帝卻站出來替他維護,依然信任他。
但暗裡,皇帝也給他發來密旨,讓他加緊剿來賊匪。
楊嗣昌拿下了熊文燦,心裡有些苦悶,本想給熊文燦一些時間,讓他能擊敗獻賊,卻不料這一下子惹來了房縣大敗,弄的他無比狼狽,好不容易才擺脫朝中眾臣的彈劾。
雖擺脫了彈劾,可皇帝卻接連啟用了一批湖廣致仕大臣,梅之煥、李長庚、李樹初、袁繼鹹,這些人的重新啟用,讓他不免覺得有些緊迫危機感。
等監軍太監劉元斌、監軍文臣萬元吉、總兵陳洪範等人都到來後,楊嗣昌才穿著御賜的大紅鬥牛袍走了出來。
目光在諸人身上掃了一眼,楊嗣昌心頭有些不高興。他先前召各省督撫總兵們前來會面議事,可到現在,卻只來了這幾個。新任的總理梅之煥沒半點訊息,湖廣巡撫、鄖陽巡撫、河南巡撫三巡撫也不見人影。
就連上次新敗的左良玉,也依然駐兵均州不至。
他壓制著心裡的不喜,沉聲道,“諸位,陛下對眼下的剿匪局勢十分不滿。陛下限令我們在年底之前必須剿滅獻賊,而我只給你們一個月時間。”
座中諸人都不由微微變色,限期一個月,這怎麼可能。
“判斷獻賊接下來必定會企圖跳出湖廣以躲避官軍圍剿,而跳出湖廣後他們必然會竄入陝西。為此,接下來我們就要前堵後截,絕不讓獻賊逃脫,必須將他們圍堵在鄖陽一帶,將其一舉剿滅。”
“現在,諸將聽我軍令調動。命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率其麾下副總兵賀人龍、李國安部立即進駐漢中西鄉設防攔截。”
“命湖廣總兵左良玉率副總兵劉國能、李萬慶、王光恩、馬進忠、金聲恆、劉洪起諸將進駐陝西興安、平利二地,防禦攔截。”
“四川副將張奏凱率所部兵馬進駐夔州大昌城。”
“河南總兵陳洪範、副總兵陳永福、四川總兵方國安等其餘各部隨本官一起追剿來賊。”
“本官將令已下,軍令如山,若有敢不從軍令者,本官將請出尚方寶劍,以正效尤!”
“謹遵鈞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