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稱雄> 第91章 火器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1章 火器坊 (2 / 3)

劉鈞看著自己記下的工藝步驟,也不由的點頭,“確實很複雜,沒有更簡便一些的工藝了嗎?”

“有。”趙順的回答讓劉鈞有些意外。

趙順很自豪的道,“我父親曾經傳給我一種新的制銃工藝,是從趙先生處傳下來的。剛才我說的是傳統的制銃工藝,也叫三段接合式,而我父親傳給我的卻是雙層複合式。”

“雙層複合式?”

“是的,其實雙層複合式在戚少保少著的紀效新書手足篇中有載,鳥銃所貴在常時鍊鐵熟,兩個相包。這個兩個相包,其實就是雙層複合式了。

“雙層複合式更先進方便嗎?”劉鈞聽了剛才的三段接合式感覺太過複雜了。

“嗯,雙層複合式與三段接合式完全不同,雙層複合式的制管法,是直接在一根三尺多長的鋼蕊上裹以紅鐵,當第一層鐵包裹好以後,在這層銃體上再裹一層,使得內銃的接合口被外層銃體合裹結實形成複合體。”

“這種方法打造出來的銃體接合會更堅固,不過這種銃管無法做出很長的銃管,但是銃口卻可以做的比第一種的銃管更大,因此有效距離內的威力也更大。東瀛人把這種大口徑的短銃體的鳥銃叫做鐵炮,不過現在我朝很多匠人卻還普遍的認為鳥銃越長威力越大,比如大人隊中的抬槍,其實就是在這種觀念下發展製造出來的。”

“這個得到驗證嗎?”劉鈞不管這些匠人是怎麼爭論的,他需要的是結果。

“當然,趙先生對此都是親自驗證過的。魯密銃和掣電銃,都是採用雙層複合式方法打造的。”

“那我們就用雙層複合式。”劉鈞拍板決定。

不過劉鈞還是高興的太早了,雖然制管和焊接兩道工序極為複雜,但這卻不是最佔時間的工序。

鳥銃製造過程中最耗時的其實還是修整。

一開始鳥銃造出來都是八稜形的,銃體一頭粗一頭細,粗的做銃腹,細的做銃口。準心照門火臺都是在銃體焊接後,用同樣的方法焊接上去的。準心和照門在未加工前只是兩個凸起,沒有作用。

火臺在打焊前銃體和火臺上都預先鑽好了傳火也,要對準傳火孔的位置焊上,不可堵塞。

這時的鳥銃還只能算是個粗胚,還需要重新鑽出銃膛,挫出準心。

不過這個時候的工藝水平有限,鋼蕊斷面既不純圓,蕊體也不直,鏜內粗糙不平,還需要用鑽頭將銃鏜鑽大鑽光。

一開始只是純手工鑽膛,後來則有了鑽床。

按趙順的介紹,這種鑽床用木做框架,圓形石盤做慣性輪,繫上皮條後用人力拉動,使石盤帶動鑽頭旋轉。鑽頭和挫刀都用的是硬鋼製成,但鑽銃膛後還要刮銃膛。紀效新書裡也有記載,鳥銃原孔甚小,用鋼鑽鑽之,一日刮寸許,至底為止,一月鑽光為上。

一個月鑽完一根銃管,居然還叫快,可見這道工序有多耗時間。

制約火銃生產時間的,最主要就是這道鑽膛刮膛的工序。一個鑽床一月居然只能鑽一根銃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