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軍令之時,全身盔甲的劉仁贍正在書桌前書寫擬上報金陵的軍情摺子。
劉仁贍,字守惠,本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公元900年出生,今年正好步入知天命之年。據史載,劉仁贍略通儒術,好兵書,從楊吳至南唐,他先後任過右監門衛將軍和黃、袁二州刺史等官職,其所治之處皆以善政能治而被人稱道。待到李璟即位,曾替李璟執掌過親軍,因此被升遷為武昌節度使,治邊境重鎮鄂州。
鄂州扼長江咽喉,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鄂州北去二百餘里即是北漢之重要邊鎮申州(今河南信陽);鄂州正西方向去二百里即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另一個不起眼的小割據勢力——南平(荊南),再去不足百里,即是南平治所江陵府(湖北荊州);鄂州西南方向去二百里即進入楚國境內,再斜進一百餘里,就是朗州(今湖南常德),正是楚國現任國主馬殺廣之弟——馬希萼的勢力範圍。此前一日,據派入楚國的斥候稟告,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少數民族士兵向朗州前進,似乎正在向朗州集結。
劉仁贍仔細看過緊急軍令,立刻站起身來,大聲吩咐屋中侍衛:“去請夫人和少爺過來。”自己則走到牆上大幅的軍事地圖前觀察了一會兒,又折回書桌前繼續書寫。
不一會兒,夫人帶著劉崇贊、劉崇諫快步進來。
劉仁贍將自己寫好的摺子裝入信函,仔細放入懷中,抬頭對劉夫人和兩個孩子說道:“齊王急令,我須於六日內趕至京城。這段時間有勞夫人,你們兩個一定好好聽從母親教導。”
劉夫人聞言錯愕了一下,劉仁贍年方十五歲的小兒子劉崇諫立刻走上前來,戀戀不捨地抱住了父親的腰。
劉仁贍疼愛地撫摸了一下劉崇諫的頭髮,繼續說道:“我馬上起身前往軍營,稍作安排後,即刻出發,就不回府了。”
說完,劉仁贍掙脫愛子的擁抱,轉身出屋,絲毫不顧夫人眼中已經泛起淚花,還有劉崇諫那帶著哭音的喊叫。
第六日下午酉時,剛過饒州浮樑縣(今江西景德鎮)的直道上,一隊騎兵口中連連斥喝,命路人讓開道路,向東急馳。為首一人是一名四十歲出頭的健壯軍人,他身著一般士兵服裝,口中聲音喊得比誰都大。
他身邊一名裨將突然驚喜地喊道:“陳將軍,前方有一茶棚!”
那名陳將軍回頭看看身後一個個滿身是汗的跟隨,大笑一聲,張口喊道:“那我們就在此歇歇腳吧!”
及至茶棚跟前,他們驚奇地發現已經有十餘匹軍馬拴在茶棚石柱前。未等他們下馬,茶棚中一個略帶蒼老的聲音喊道:“敢問可是永安節度使、陳巨訓陳將軍?”
那名陳將軍立刻詫異地看去,發現茶棚中有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將軍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下馬去,深深施禮下去:“晚輩陳誨見過邊大人!”
那名被稱為邊大人的老將軍將右手的一串黑色佛珠交與左手,右手作出請的姿式,朗聲笑道:“三年未見,陳將軍風采更甚啊!陳將軍請坐!”
“的確如此,一晃已是三年,邊大人佛相**,更甚一分啊,陳誨拜服!”陳誨將韁繩交與跟隨的人員,大步邁入棚中,在那名邊老將軍的對面坐下。
這位陳誨陳巨訓,本為閩國建州大將,現為南唐建州節度使兼侍中。而那位邊大人正是信州刺史邊鎬。南唐討閩之戰時,邊鎬時為行營招討,兩人從對陣的敵人變為惺惺相惜的同事,自然也算是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