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葛刺王國國王陛下帶領著權貴高官們一直將聖使節鄭和恭送到王宮門前的大路上,雙方這才拱手話別,俱稱“明日再聚”。
早有士兵牽過馬來,鄭和飛身上馬,他在馬上衝國王陛下再一拱手,大聲說道:“陛下請回。明日,鄭和恭候大駕光臨。”
榜葛刺國王陛下連聲答應。
聖使節鄭和帶轉馬頭,策馬便行。劉得新將軍帶人緊隨其後,一行人馬直奔王城南門而去。
榜葛刺國王目送他們漸去漸遠,感慨道:“盛名之下士無虛。鄭和之名響徹天下,當真是名不虛傳!這樣的人才,當真是不多見呀!”
國王陛下隨即轉身回宮,安排明天回訪事宜。
天朝聖使節鄭和等人一路返回靖海港。回到了港口前,鄭和翻身下馬,將韁繩隨便扔給了一個水兵。
然後,天朝聖使節大人喚過劉得新,吩咐劉得新將軍就在港口前的大路上當道紮營。
隨後,藉著微醺的酒意,聖使節鄭和大發感慨:“得新,當今萬歲將遠洋水師兩萬七千七百五十人交託在我的手上,更是將國家榮譽、大名聲威盡數託付於我,我怎麼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大意?
下西洋之旅,豺狼滿道,我們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得新,為將用兵首先就要注意地形地勢,佈陣宿營一定要得地勢之利。”
說著話,鄭和伸手指向港口前大路左側的小山,繼續說道:“此山雖然高不過百丈,但地形和位置都極為重要。
打個比方吧,這座山就像一道門閂;此山若失,則靖海港門戶洞開,必不可守!”
劉得新將軍點頭連稱“大人說的是!大人說的是!”
說完話之後,鄭和看了劉得新一眼,就上船去了。
劉得新將軍立刻指揮士兵們安營紮寨。士兵們正在忙亂,忽然海上傳來了一聲炮響,一會兒工夫,大明遠洋水師第一悍將遊擊將軍張勁楓率部登岸,張部官兵徑直去了左側小山上紮營。
想來是鄭和擔心萬一有事,劉得新部獨力難支,所以,使張勁楓部與劉得新部互為犄角,互相依託,此舉正和兵家之道。
劉得新部官兵一直忙到天將黑的時候才紮好了營寨。隨後,劉得新將軍安排幾個百戶巡夜事宜。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劉得新才用了晚飯。然後,他匆匆地巡視了一遍營寨,專門提醒各處明崗暗哨:“今夜是到榜葛刺王國的第一個晚上,一切都不明朗,所以,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轉回寢帳之後,劉得新將軍吩咐親兵去請郭公子來。郭濤和趙志全就住在劉將軍寢帳後面的帳篷裡,親兵一請,郭濤即到。
親兵給二人泡好了茶,然後悄悄地轉身退出。
劉得新與郭濤隨即開始喝茶閒聊。
郭濤對中原武林第一人仰慕已久,在閒談之中,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向劉得新詢問鄭和的事情。於是,劉得新將軍開始向顧郭濤介紹聖使節鄭和的情況。
鄭和原來的名字叫馬三寶,他是雲南昆陽的回族人。馬三寶的祖父、父親曾經先後赴天方朝聖,都是伊斯蘭教的虔誠信徒。
馬三寶於洪武年間入宮。
在靖難之役中,馬三寶追隨燕王起兵,喋血沙場,屢建奇功,被永樂皇帝賜姓鄭,始名鄭和。後來升任內官監太監,於是,他從此就被天下人稱為三寶太監。
永樂三年,鄭和奉永樂大帝的詔命著手組建大明遠洋水師,而且,他率領大明遠洋水師首次實施了下西洋壯舉,大獲一功。
接下來,鄭和又率大明遠洋水師在永樂年間五下西洋,全獲成功,終於建立了不世偉勳。
鄭和開創的偉大事業堪稱前無古人!
鄭和立下的功,那叫不世之功。是肯定會青史留名、永遠流傳下去的。
古往今來的太監多的是,可哪一個能與鄭公公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