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嬤嬤低著頭站了出來,她神色鎮定地輕聲道:“娘娘,若是能以懲處奴婢來警示那些小宮女,不可因為一點寵愛就昏了頭腦,仗著功勞就肆意橫行不顧規矩,那奴婢願意接受懲處。”
太后被噎了一下,冷聲道:“說得好聽!你願意不代表別人都願意!就例如跟在哀家身邊的張姑姑,那是早些年陪著哀家吃了多少苦頭才熬到現在的?若是哀家因為一點小事就懲罰她,這難道不讓底下其他的人寒心嗎?以後誰還會忠心護主?”
邱嬤嬤雖然能抵擋第一問,可太后的怒氣明顯越來越盛。
皇帝不得不出馬,道:“母后,忠心護主是每個奴僕分內職責,不然這每個月的月例銀子給他們是幹什麼的?就是趁著現在宮中的老奴沒有恃寵而驕才儘早這樣做了,等以後他們都仗著身份……”
“當初若不是哀家身邊的張姑姑護著你,你早就不知道小命丟在哪裡了!”
太后還沒等皇帝的話說完,就轉過頭去威嚴地對他道:“當初,是淑妃非要把你抱走喂毒,忘了?就是張姑姑當眾放話她是哀家身邊最得力的人,她在就是哀家在,這才護著你沒讓你被淑妃抱走!你現在來搞一視同仁,以後當主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沒有人上來護著!”
走到門口的元春聽到這一番話,不禁皺眉思索。
其實她不得不承認太后的話是有幾分道理的。
古代本來就是一個崇尚特權的時代,你只有賦予人一定的特權,人家才會為你賣命,若是真搞一碗水端平的政策,也不利於管理。
太后把皇帝小時候的事搬出來反駁他,皇帝也無話可說,殿上的氣氛很快沉默了下來。
元春端著茶水悄悄走了進去,皇帝看見她走進來微微皺了皺眉,對她使了個眼色,可元春一直低著頭,也沒注意到皇帝的小動作。
這時候坐在太后身邊的齊之韻突然開口道:“太后娘娘,之韻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
面對齊之韻太后的態度溫和多了:“你說吧。”
“依之韻看,這上面的制度不是全然無理,也不是全然有理。”
齊之韻溫聲道:“家有家法,國有國法,這上面的制度顯然是隻適合低一階的宮女的,既然宮中也分姑姑,嬤嬤,小宮女等,為何不制定一個更為全面的制度呢?”
她抬眼看著皇帝道:“正如太后娘娘所說,許多上了年紀的嬤嬤積攢了許多功勞,確實不便因為一件小事就懲處於他們。”
皇帝和太后的臉色都緩和了一些。
太后看著齊之韻笑道:“哀家也是這個意思,倒不是反對你們去整治後宮的秩序,只是要整治也要想出個全面的方法才是,皇帝,你若是按照這個執行下去了,用不了多久後宮各宮就會主僕離心,紛爭不斷。”
皇帝垂首道:“母后說的是,是兒子考慮不周了。”
“若是你考慮不周就算了,只是別聽了別人的話瞎折騰。”
太后有意無意地掃了眼元春。
“之韻這個方法很得哀家的喜歡,聽說你在家也是跟著母親管家,是嗎?”
太后慈愛地問。
“只是一些雜事幫著母親去做罷了。”齊之韻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