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姐,李先生,你們試想一下:吳應熊能夠得逞麼?”
李士淳看向九難師太,九難師太略作沉思後,搖搖頭道:“據我所知,滿清皇弟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個極有魄力的傢伙。完全如果他真有削藩的心思,單憑賄賂朝廷上的大臣,恐怕無法打消他的心思。”
江楓點了點頭:“師姐說的不錯,滿清與我大明有很大的區別,明朝的大臣地位極高,滿朝眾臣如果不同意,皇帝的旨意很難得到執行。”
“而滿清皇帝卻掌握著生殺眾臣的大權,滿清皇帝決定的事情,容不得大臣反對,鰲拜以為自己可以抗衡小皇帝,然而小皇帝只是擒住了他,他的勢力便在霎那間煙消雲散,是以,滿清小皇帝一旦下旨削藩,那麼,削藩之事勢在必行。”
“師姐,李先生,你們覺的:到了那時,吳三桂會乖乖的接受削藩嗎?”
“如果他會,我們完全可以等他沒了軍權再滅他,那時豈非容易的多?”
“不過我覺的他不會,吳三桂擁兵數萬,又是個桀驁不馴的心性,豈會乖乖的交出賴以為基的軍權?”
“如果他不交,必會和滿清朝廷發生衝突,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殺了他,豈非間接幫助了滿清皇帝?”
聽到這裡,九難師太和李士淳皆露出一幅恍然大悟的神情。
九難師太先是一幅懊惱的表情:“若非皇帝提醒,皇姐幾乎誤了大事。”話沒說話,臉上又滿是一幅欣慰的神色:“皇弟有此遠見卓識,吾心甚喜,大明有此明主,光復有望。”
李士淳隨即表示:“殿下高瞻遠矚,明見萬里,微臣佩服至極。”
雖然費了不少的吐沫,然江楓心裡很高興,透過這番對話,他在不知不覺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在此之前,九難師太和李士淳雖然認為江楓是明太子,然他們二人卻不會以江楓的意見為主。
為何?
這就要說一說大明朝的操行,在明朝九成九的文官心中,皇帝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主人,別說現在的江楓只有亡國太子的身份,就算他是在位的大明皇帝,李士淳也不會唯命是從。
九難師太也是一樣,一直以來,九難師太總把江楓當成從前的那個十幾歲的皇弟,總認為皇弟尚不成熟,表面上尊江楓為主,下意識裡卻認為應該由自己主導。
如果江楓不能改變他們的想法,他們將來不知要給江楓惹出多少亂子。正因為察覺到這一點,江楓決定打破他們的自以為是,讓他們從心底裡承認自己的主導地位。
只有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九難師太和李士淳才會成為他的助力,反之就是阻力,他要阻力有何用?
九難師太又問道:“皇弟有什麼打算?”
江楓略作沉思,回道:“首先,我們需要招兵買馬,其次,我們需要一塊安心發展的地盤。”
李士淳和九難師太目光灼灼的看著江楓,此時此刻,他們已經認可了江楓的‘雄才大略’,他們的態度很明確:你說,我們聽著。
江楓接著道:“最近幾年,魯、晉、冀幾地年年造災,不是大澇就是大旱,尤其是魯地,很多百姓成群結隊、拖家帶口的向關外遷移。”
“李先生!”
李士淳鄭重的道:“微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