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不久後,這位隱龍成員又帶著人馬,騎上戰馬,直奔城外而去。
清晨,一切都沉靜下來了,百姓們正常的起床,做飯。
只是時不時的街道上有騎著馬匹的甲士經過。
太極殿上,
劉辯坐在九五之位上,一杆文武大臣分立兩旁。
“這幾日發生了幾件大事,雖未鬧得滿城風雨,未鬧得朝堂動亂,但朕認為這件事確實很重要。”
“包拯何在?”
“微臣在!”
“包拯,你將這兩天在你府衙中發生的事情說給眾位大臣聽聽。”劉辯吩咐道。
“遵旨!”
接著包拯將崔同一事和崔家劫天牢,闖出燕京城的事情詳細的說給了一太極殿上的大臣們聽了。
聽完包拯的話後,滿堂大驚。
“朕今日有幾句話想與諸位說說,你們記住別人能給你們的朕也能給你們,別人不能給你們的朕也能給你們,除非你的野心大到朕不能滿足你們了程度了。朕不需要你們為朕立下舉世的功勳,朕只希望你們能安分守己,做好分內之事。凡亂我社稷者殺,亂我百姓者殺,亂我朝政者殺,亂我將士者殺。爾等可聽清楚了?”劉辯肅聲說道。
“臣等謹遵陛下聖喻!”
“接下來,諸位就商議一下怎麼處理崔氏之事吧!爾等,可各抒己見。”
“陛下,臣等以為崔氏所犯之罪,天理難容,百姓難恕,臣等以為,崔氏當滿門抄斬。”過了不久,一眾文武大臣終於商量出了一個結果,他們一致認為崔氏應該被滿門抄斬。
“崔氏一門昨夜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當然也有一部分逃了出去了,可謂是十存二三了,而且以老弱婦孺為主。朕一直以來都是以仁孝忠義治國,所以朕認為那些嬰孩還有風燭殘年的老人還是放他們一馬吧,畢竟崔浩給朕還有幽州立下了無數功勞。諸位大臣以為如何啊?”
“陛下仁慈,但此次陛下放過了他們唯恐以後還有人也會如此,大漢以孝治國,許多窮兇極惡之徒之所以沒有犯罪,是因為顧及家中父母長輩,若陛下開了先例,怕是會使得我幽州百姓,還有朝廷遭受災難,望陛下三思啊!”劉基這時候站了出來,堅定的說道。
“陛下,為帝王者,不可心存仁慈,當殺伐果斷,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微臣懇請陛下將崔氏一族除盡。”一直以來,在朝堂上不怎麼發表意見的郭嘉罕見的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與劉基一樣的是,都是讓劉辯除掉崔氏一族。
“陛下,如今崔浩帶著殘存的崔氏族人逃出了燕京,臣認為以崔浩的本事怕是能安全逃出幽州,臣以為到時候他定會逃往冀州袁紹處,崔浩所在崔氏這次所犯之罪,十惡不赦,微臣以為當滅其族,並且將來還能以其為由討伐袁紹。”荀彧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同於劉基,郭嘉,荀彧利用崔氏一事想到了未來進軍冀州的事了。
“陛下,崔氏一族枉顧聖恩,販賣戰馬,兵器與敵人,販賣棉花,糧食等農物與敵人,將馬蹄鐵,馬鞍,馬鐙等特殊作戰物品的製造方法傳遞給敵人,將我大軍調動,兵力情況出賣給敵人,數此種種,崔氏一族不可饒恕,若不嚴懲無法服眾。”平常低調並且話也不多的荀攸也出聲,和劉基,郭嘉,荀彧,一樣的是,他也是支援劉辯滅了崔氏一族的。
“陛下,老臣也想說一句了。”盧植這個三公之一的大人物也開口。
“盧公請說!”
“陛下,陛下貴為九五之尊,將來是要統領萬里河山,統御千萬百姓,後宮,朝堂,軍隊,民間,敵國,這些將來都是要由陛下來治理的,如果陛下沒有殺伐果斷之心,沒有敢為天下先的氣勢,將來如何能震懾住他們,如何能坐那九五之尊之位。”
“陛下……”
不僅僅是盧植,劉基,郭嘉,荀彧,荀攸等人讓劉辯除掉崔氏一族,劉虞,黃琬,歐陽修等等,一大批文臣都是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