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道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就此別過了,他日若是有緣相聚,我們再把酒言歡。”
“告辭,保重!”
銅山,器宗山門外,一行修士在彼此道別。
這些都是完成了徵召任務,準備離開的修士。
望著遠去的遁光,幾名留下來的修士頗為感慨:“一年時間,修為大進,又多學了幾門宗師秘傳的遁器法門,大家的收穫,也算是頗豐了吧?”
“那是,宗師所傳,大多都是絕品真器的圖譜和法門,就算還不足以自成一體,也足夠名震一方了。不過我們的收穫更大,我們得到了寶器品級的傳授,若是能夠吃透,就是成為結丹名師,甚至器道大師,都不在話下。”
“宗師待我們,恩重如山啊!”
這些留下來的修士,自然是得到了李晚賞識的,一同參研之人當中的佼佼者,李晚此刻,又是傳習又是賞賜,的確堪稱恩重如山。
“只可惜,我們都已經不再適合拜在宗師門下,若不然……”
“打住,各位道友,此等大事,莫要妄議,要是被別人聽到了,指不定還要恥笑我們痴心妄想呢。”
眾人說到此處,不禁也陷入了一片沉默,顯得有些尷尬。
他們這一行人,不乏散修出身,或者其他宗門外門弟子,早年際遇不顯,倒是沒有什麼得遇明師的緣法,如今到了這器宗,感受到了宗師前輩的好處,生起幾分孺慕,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他們也都清楚,宗師收徒,大多都是要選擇少年英才,一來是少年人可塑性高,二來從小到大親手栽培,無論忠誠還是技藝,都可以保證。
這是他們無法比擬的。
“不過如今,宗師待我們,也算是有半師之恩了,各種修煉所需秘寶,還有功法秘籍,親自指點……這便是知遇啊。”
這一次,他們的收穫也不小,總的來說,都是非常滿意的。
這些人並不知道,其實他們此刻所生的一切感想和情緒,都在李晚的掌控之中。
召集眾人祭煉戰車的這一年時間裡,李晚不單只是讓他們煉器,更是把他們當作寶器粗胚,不斷雕琢培養。
其心性與人品,根骨與悟性,都像是天材地寶的寶材,施恩或者指點的方法,便是煉器之法。
擇其可教者而教之,合者使用,不合則利用。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身為宗師,已經足以掌控這些人的前程與命運,甚至於,掌控人心!
這是李晚近些年來的領悟,修煉到了高深境界,不唯只是器道一途,更在乎器道與造化之道的契合,人情事理,諸法空相,盡皆旁通。
人,也是可以當作寶材來祭煉,當作器物來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