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學府,不那麼擁擠了,寬敞的官道上,大雨滂沱,劉知一走得不慢,但心卻很靜。
腦子裡,一直在做著第二輪和第三輪的溫習,也就是昨天和四天前那一天學過的東西的溫習。
不管是四經的經義,還是那五本第三境的心術,還是天武訣的理解和運用,只要是重要的東西,都要再在腦子裡過一遍。
很多人都以為,理解了的東西,就一定能記住,但劉知一知道,那一定是因為你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加深過對那些東西的印象,才沒忘記。
否則,一旦短時間內用不上的某些東西,過一段時間再想用的時候,肯定已經生疏了。
江湖中有一句俗語,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百日空;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其實,就是講這個道理。
但劉知一從《劉氏祖訓》中得到的理解,肯定是更加深刻的。深刻到具體這一日,該練哪些“功”,都是大有講究的。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將忘未忘”的功。
因為一旦已經遺忘,再要去練,花費的時間更多不說,保持的時間也更短。
特別是劉知一這種,同時學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的人,肯定不是所有東西都有機會學完了就用的,所以刻意的溫習必不可少。
他可不願意,好不容易學會的東西,過兩天就不知不覺給忘了。
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雖然這些東西不像是《劉氏祖訓》那般重要,非得熟背到一字不差,要溫習整整九輪。
但不管重要性如何,三輪溫習,是劉知一是必定會做的。
也就是每一天重要的收穫,都會在當天、第二天和第五天分別再加深一遍印象,這已經成為了劉知一刻在骨子裡的習慣。
走了一小會兒,劉知一已經將《狂喜術》第三十一頁至三十五頁,《見心訣》第十六頁到第二十頁的內容,在心裡全部都默背了一遍。
然後又將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天武訣》第三層的原文,又默唸了一遍,試圖溫故知新。
能背,不代表理解就一定透徹了。
江湖上也還有一句俗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劉知一覺得多多少少有些道理。
比如這一次,已經將天武訣修煉到第一層過後,對天武訣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原文,又多了一些新的理解。
閒著沒事,劉知一又將《殞心經》的前半部分,五千多字,全部都背誦了一遍。當然,已經是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而不追求一字不差了。
因為這本經義,劉知一覺得自己已經讀懂了。
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劉知一是將《殞心經》的閱讀心得都寫了一萬多字以後,才敢開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讀薄《殞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