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計
茫茫大夢中,唯我獨先覺。
這是文傑的選擇。和忘川、經年、凡心等已顯端倪的角色一樣,文傑心中也有一個縱橫中州的志向。凡心應該已經不在了,如果他還活著,他應該早就出現了!
文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早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比凡心還要年長几歲,他不想等到花甲之年再談抱負!功成名就而身就枯木將是何等遺憾!
朔漠軍團迅速完成集結,對荒原開始蠢蠢欲動。
此刻,莽浮城群龍無首,就像一個站在懸崖邊上的巨人,只要自己輕輕一推,便可轟然倒下。他相信憑著朔漠軍團的實力與自己在荒原軍中的威望,振臂一呼,揮師東上,荒原眾將定不會拼力相阻,自己一定能兵臨城下!
到時候即使凡心還活著,大局已定,又有何妨!
經過緊鑼密鼓的部署,一切準備就緒,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但還差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文傑的運氣實在好了點,想什麼來什麼。正在文傑和歌獨為舉兵理由冥思苦想時,紀元從莽浮城發來一份信函,頓時讓文傑大喜過望。
與紀元的心直口快不同,文傑城府很深,精於交際。傑出的指揮才能更深得紀元佩服,加上紀元與凡心的關係,文傑有意結交,使得紀元一直與之關係不錯,稱兄道弟。信的內容也很簡單,紀元只是把文傑當作朋友,他聽說了文傑向關內派兵的事,現在莽浮城高度關注這個事,恐對文傑下手,所以他來信責問文傑私自用兵之事,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凡心的擔心和局勢的憂慮,發了幾句感慨。
但是文傑何等聰明,靈機一動,找來善於臨摹的心腹立即開工,幾經修改,直到天亮,文傑看著手中的成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信的內容變得和原來毫不相干,文傑集合眾將,大肆傳閱,同時並立即昭告帳下:莽浮城危急,紀元來信請求發兵回援!
紀元來信,很多人都能佐證。念及他與凡心的關係,無人質疑這封信的真實性。
於是,一切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建元七年嘉平初四,在撚諾在北川開啟戰端以後,文傑迫不及待地拎起了戰刀,跨上了戰馬,望向荒原。
同時,心思縝密的文傑還給紀元回信一封,說明自己起兵的原委,矛頭直指書晨、景若,為了煽情效果,內容基本都是子虛烏有,大肆哭訴,屬實感人。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美化成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果實和營救凡心。
紀元直率,但不傻,聞知文傑打自己的旗號動兵,隱隱覺得自己有背鍋的嫌疑,但收到文傑的信,其中言辭懇切,心情平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