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辭職不幹了!
這訊息猶如一記炸雷,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什麼樣的人,能輕易放棄年收入過千萬的工作。王晟小小年紀,竟選擇了隱退,他的底氣何在。
古城不大,這一爆炸性新聞,瞬間在商業圈傳開了。
林薇不相信,王晟為了一個相識不久的同胞兄弟,能夠放棄所有的前程,她追問王晟說:“你到底為什麼要辭職。”
田宇即將撒手人寰,觸動了王晟的忍受極限,他深陷悲憫之中,把眼前的一切,都看的十分冷淡。
這是王晟給自己的一個說法。
實際上,他從小到大,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性,讓他在接二連三的現實撞擊中,產生了逃避心裡。
他厭倦了眼前所有的一切,不想再為繁雜的人際關係,耗費一絲一毫的精力。他以為自己擁有二千多萬的資金,存進銀行,光靠吃利息,就足夠他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僅此而已,他沒有更高的要求。
王晟把辭職的訊息,第一時間通知母親索伊,並叮囑母親說:“最好不要讓我爸知道。”
不管王仁維是他的親生父親,還是養父,聽到這個訊息,肯定也對他很失望。
王晟不想再為了,包括林薇在內,滿足任何人的虛榮心,去違心的迎合什麼。他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都賭在了有朝一日,林薇能與他雙飛雙宿上。
找尋一個恬靜的港灣,過兩畝地一頭牛的溫飽生活,王晟別無它求。
作為文學作品,我們在設計一個人物的性格轉變,以及對生活的選擇時,必須擁有一個足夠的理由,讓讀者知道,他的想法,符合這個人的性格特徵。
道理很簡單,選一枝嫩竹做扁擔,結果只有一個,不堪重負,攔腰折斷。
王晟這枝嫩竹,早已厭倦了富庶生活,倒對平民生活充滿了憧憬。
這不是個案,多少曾經滄海之人,歷經千辛萬難,最後的奢求,只有一日三餐的溫飽,無憂無慮的恬靜。
索伊聽說王晟辭職了,她一夜間急啞了嗓子。
第二天一大早,她敲開賈政道的房門,聲嘶力竭喊道:“你絕不能讓王晟這樣自毀前程。”
賈政道最初聽見這個訊息,也十分震驚。
他不相信王晟會如此超脫,並準確把握住了王晟的命脈:他被嚇怕了。
“他是成年人了,自己有對生活的選擇權。”賈政道說的輕鬆自如。
索伊氣得咬牙跺腳說:“都是林薇把他害的!”
這是一個賈政道無法解釋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