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鋼鐵黎明> 海蘭江上的日與夜 第70章、七丘之城(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海蘭江上的日與夜 第70章、七丘之城(二) (2 / 2)

他的論文標題是什麼來著,有些長,《經學、政治與堪輿、天海第一帝國時期龍脈理論的形成》,這是一篇光看標題就足夠吸引人的好文章。顧紅蝶如是想到。

九時整,答辯時間到。用紅藍鉛筆扎著頭髮,顧紅蝶對著臺下師長同學鞠了一躬,在掌聲裡,她呼了口氣,摁下掌心按鈕,燈光暗去,投影亮起。

顧紅蝶摁下心中激動,說道:“各位老師,同學好,很榮幸邀請到諸位參加我的畢業論文答辯,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她轉身,鐳射筆指著幻燈片第一頁,沉靜道:“我的論文主題是……”

“權力與文化”

“副標題:全面戰爭19811983。”

“現今史學界,傾向於將1981年戰爭的爆發,認定為必然。我不反對這個觀點,四個龐大的政治實體在興平島一隅集中了各自的精華艦隊,在為期七十天的高強度對峙中,任何一個意外都會變成點燃火藥桶的那顆火星。不論是現實中的潛艇水聽系統故障導致誤擊,或是上下級命令傳達間有些許出入,都不可避免導向現在的結果。”

“我以1841年第一次太平海戰爭開戰前夕,邦聯向島鏈提出‘赫爾四原則’為例,在邦聯政府的認知角度裡,開啟談判便意味著可能性較大的妥協。而島鏈政府則視為該提案對神國精神的莫大侮辱。戰後審判戰犯時,大量官員表示‘四原則’的提出代表邦聯無意繼續談判。邦聯一方的檔案記錄顯示‘四原則’只是談判的第二階段,回寰餘地仍多。”

“最後,我對整篇論文做簡短總結,傳統政治史的治史觀念已經到了盡頭,以現實基礎為考量的史學方法應當革新。正如戰爭兵器的使用者是人,下達戰爭指令的政客同樣是人,在實證主義的大方向上,合理剖析權力與文化間的關係,以外交史為研究方向,能對當下沉悶的史學氛圍,帶進新鮮空氣。”

一氣說完三大段,顧紅蝶抿著嘴用力吸著氣,然後對著答辯組老師們鞠躬致意,在與會眾人禮節性的熱烈掌聲後,她平復住心情,知道要迎來最難的硬仗。

答辯組一共五位,三個青年教師對顧紅蝶這篇以文化角度剖析1981年全面戰爭爆發前後的長篇論文予以讚賞,就內中細節,比如某些事實的舉證角度進行提問。

這屬於常規問答,顧紅蝶對答如流,畢竟青教總是容易對付一點,所以她朝著後面舉牌子寫“你好棒”的朋友們報以燦爛笑容。

她捋了捋微微凌亂的額髮,攏起來,看著另外兩位尚未發言的教授。

這兩位皆是鬢間銀髮夾雜,都是一身標準的灰黑中山裝,連面容都頗為肖似,可能這年代能鑽研在書齋裡的知識分子都是一副樣子?

扶了扶金絲眼鏡,顧紅蝶右手邊的教授先行發話,開口即是痛批:

“你這篇論文,通體都在提新史學新方法,尤其說要以新文化史新外交史做引,到頭來材料不足,七八萬字裡的篇幅,用四份檔案就想論證完整‘權力文化’關係?一個簡單的想法,想弄的那麼新,那麼高,非常好高騖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