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城,龍山—玉藻大區。
這裡是聯盟唯一的高等教育學區,坐落於即便按照戰前標準來看,也頗為精緻的天海長街上,儘管此處距離地表一千零二十五米,但穹頂高懸的人造太陽白晝間無比煊赫,將這條決定了聯盟學術動態的長街照得一絲陰影不留。
站在國立龍山大學大門前,入眼即是這所世界最頂尖學府的主圖書館。與常人想象的相反,異常普通,與長街其他三所大學的地標建築相比,恐怕只能用相形見絀來形容。
一條街上。處在街頭的第一高等師範大學的行政樓殊為宏偉,左右呈中軸對稱,中間高聳,通體方正,是最經典的前聯式建築,巍峨且端莊。街尾的兩所理工科類院校,聯盟科學科技大學、濟林工業大學連學生公寓樓也恨不得鏤空了,弄出精巧絕對的幾何形式,用以彰顯設計激情,並從未來主義式建築裡透射出對未來的無限渴求。
而龍大呢?以一塊紅磚來比擬……倒也不必要用比擬這個詞,可以說就是了,一塊大號的豎起來的紅磚,極其標準的大型“復興樓”,六層高、石頭做、訊號鍋,一旦掉漆露出灰褐原色,那就和工廠大樓徹底無甚區別,所以,這棟藏書四百餘萬冊、電子文獻以億計算的知識聖地有個恰如其分的綽號:“磚廠”。
至於為什麼要修成這樣,看看一街之隔的政府部委區便能明白,不論國防部還是教育部、經濟部,清一色的六層高“復興樓”,這些七十年統一建造的老舊大樓,牆皮掉得極厲害,內部潮溼且逼仄。很多部委已搬去喜都新區,舊址爆破後才騰出了寶貴的建設用地。
龍大的確有計劃搬遷去喜都區,可文科師生捨不得他們的“磚廠”,那兒存著太多的孤本善本,實在經不起大動靜了。於是,理工科類二級學院已遷去了剛竣工不久的喜都校區,留下了讀書寫作為生的文科學子。但“磚廠”已到了不得不修繕的程度,便委託了隔壁科大的土木工程師,時常來檢修。
至於為什麼不請本校的人來做這樣意義深遠的事呢?可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可能是上級安排,圖省個差旅費,又或者是單純的對分家有怨氣。總之,龍大的主圖書館就這麼縫補了十多年。
看著就……蠻古怪的。
腳踏車“鈴鈴鈴”地響著,碾過石板路面,戴著紅色毛絨帽的年輕女孩把著車龍頭,穿梭過一輛輛車牌數字五位的紫旗轎車。她繞在肩前的麻花辮來回晃動著,時而碰到她的單肩包,又時而掩在米色大衣的褶皺裡。
清晨時分,金底基座的街燈逸散出的溫煦光芒漸漸減弱,被校園紅綠燈攔在路口的官員們自然是更無心欣賞龍大街燈上的琉璃玉罩,畢竟他們趕著上班。
部委大院到各部委最快的路,需要穿過龍大。在早年有地下通道時當然沒問題,不過近年由於“磚廠”要擴建地下設施以容納新的多媒體研討室,便拿去了那條通道。
這件事肯定弄得兩邊不大愉快,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兩邊各退一步,學校允許外來車輛早九點前通行無阻,之後勿擾。
“Edelweiss,Edelweiss
&norningyougreetme
&nallandookhappytomeetme~”
空靈澄澈的歌聲悄悄迴旋,然後湮滅在車喇叭聲裡。女孩唱著她再熟稔不過的一首歌,騎著腳踏車,左拐彎,輕巧地駛入非機動車道。兩個因堵車而駐足於街燈下抽菸的正裝人士跟著她轉頭,面上露出幾分玩味的笑意,當女孩身影消失在車流中,這兩人捋了捋領帶,踩滅菸頭,跟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