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有,還有好幾個。
但能力都很一般,是矮子裡選出來的高個兒,勉強能用,但要說獨當一面幫張曉穎分擔各方面的壓力,卻有點勉強。
說直白點就是不堪大用。
而公司內部培養的管理人才,還都是小花骨朵,距離開花結果還早著呢,畢竟時間太短了,再高效的培訓機制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培養出一堆副總級別的高管。
速成班都沒那麼快。
所以,還是要從外邊招募。
也一直在招募。
前來應聘的也有不少,但大多數都不符合要求。
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大部分都沒有做好成在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擔任副總的準備。
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準備。
之前就說過,羚羊科技的工作節奏和強度在國內國外都是最高最強的,就連工作環境,也是絕大部分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哦,在某些公知們編造的謊言中有,但沒人會當真。
以至於一些偏保守點的應聘者,看到公司內堆積如山的零食、各型各色的便裝、隨處可見的裝飾品、直呼花名的上下級文化、像娛場所多過像一家企業的工作環境之後,都打了退堂鼓。
等這些人出去,更把羚羊科技給妖魔化了,傳言中的羚羊科技是一家不務正業的公司,雖然看起來挺有前途,實際上難成大器沒有前途之類。
什麼樣的傳言都有,甚至影響到了一些潛在的求職者。
當然,有留下來的,但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所以,儘管羚羊科技一直在招人,甚至在高薪挖人,但效果卻挺一般,符合徐楊和張曉穎要求的副總級別的高管一直沒有找到。
不怪他倆人要求高。
實在是羚羊科技的發展速度太快,眼看著就要啟動上市程式,張曉穎的副手也是非常非常關鍵的崗位。
羚羊科技現在的估值就有幾十億美金,上市之後破百億是分分鐘的事情。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張曉穎的副手一到崗就要負責至少好幾億美金的業務。
不說工作內容和工作難度,僅僅是這個概念,就足以讓許多求職者未戰先怯。
目前國內的民營企業中,總資產達到九位數美金的都沒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