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之間,又是半個多月過去。
隆興城和那建昌縣城之間,多了一處面積相當大的宅院。
這宅院佔地將近四百多畝,一面接著山腳,而其餘三面,則是用高達四米,寬近半米的圍牆所包圍。
圍牆之外,基本上被綠色的藤蔓和樹木所覆蓋遮擋,而那些藤蔓之上,還遍佈著極為密集的尖刺。
想要從這圍牆進入,絕非可能之事。
這宅院只留下了西邊一處出口,並在其上建造了一處高大的木製“城門”。
這城門極為結實,是為純木打造,高度和厚度又極為驚人,而這門前,又有一條寬闊的平整石子路連線著外側的大道。
而這宅院之內,又有另一番風景。
宅院之中,有著兩條正南正北,交叉呈十字的寬闊的石子路分割成為了四塊不均等的部分。
兩個比較大一些的,分別在靠這西部和南部的區域,這兩部分割槽域,又被高大的土牆和其他兩個區域隔開,根本沒有任何的門可以進入。
這兩塊地,分別種著稻米和棉花,西邊的一片金黃,南邊的一片雪白,不過,這兩個部分之中,靠著邊緣的部分,也種著一些開放著藍紫色花朵、長著如同的植物,頗為奇異。
宅院內的剩餘兩個部分,一個建滿了五十棟連成了一片的瓦房,裡面堆滿了棉花,又有幾十棟糧倉,滿滿當當存的都是糧食。
而另一部分,則是蓋了共十棟高大的瓦房,裡面都是各種生活用具,不少人也在其中走動。
這處宅院隱藏在層層密林之中,若非是不時有拉著棉花和糧食的馬車從裡面出來,路過的人甚至都不知道里面有這麼一座像是小鎮一般的宅院。
半個多月的時間,林宇感知著自己的這個“作品”的一切,也算是感慨良多。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確實有它的道理。
這小城,林宇幾乎在每天都在不停地對其改造著,並最終確定了目前的這佈局和建築規劃。
林宇之前並未對規劃什麼的有過概念。
怎麼建造最為合理,他也是沒有什麼認知,目前的一切,也只是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夠做出最為完美的結果了。
稻田和棉田佔據的面積最大,並被高牆和其餘部分分割開來,其目的自然是不想讓外面的人,看到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而起疑心。
雖然確實也有點欲蓋擬彰,但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