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到了劉備那裡,劉備看了顧雍帶過來的表文之後,長嘆一聲道:“伯符能有此心,江東百姓之福也。”
遂留顧雍,又遣賈詡前往關羽營中,與關羽一起代表他先去與江東方面接觸。這麼大的一個地盤,想要接手過來,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安置官員,解散軍隊,統計府庫、田地人口。大事小事,多如牛毛。把這一切理順之後,還得要好些年來消化。
孫策決定歸順劉備,訊息一出,江東一片歡騰,市面之上,往日蕭條的場面一去不返,竟又變得熱鬧起來。受戰爭影響而暴漲的物價,也在以肉眼可見的迅速在下跌。
提著布袋上街買米的百姓們,一口一個都在唸著劉備的好,似乎渾然不知,這是他們曾經的領主孫策做出的決定。
喬裝打扮的孫策和程普,在城中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後孫策苦笑著對程普道:“德公,人心如此,我又憑何而戰?歸順了朝廷,未必就是壞事。家父生前,也自始至終以漢臣自居。德公,放下一切,安心做個富家翁又有何不可?”
程普板著臉,心中一片茫然。他們之前追隨孫堅,發誓要在這亂世建功立業。奮鬥了數十年,現在一看,原來卻都是一場空。為之奮鬥的目標沒有了。那麼之前數十年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沒有意義?
程普陷入了自我價值的否定與懷疑當中。所以他心中一直鬱結難解。也是孫策下定決心之後,反應最為激烈的一個。
他曾私下尋到孫策,對孫策道:“江東固然難保,何不率眾出海,徑往夷州,自成一國,也好過做那劉備帳下之臣。”
程普可是看得明明白白,那劉備大奸似忠。現在人人誇他都是漢室忠臣,千年難得一見的頂樑柱。那只是時候沒到罷了。等到了時候,劉備把天下都掃平了,他要上位,誰能攔得住?
打天下的都是他的人,治理天下的不是他的心腹就是他書院裡的學生。他想坐那位置,名也正,言也順。只怕天下絕大多數人都會舉手贊同。
孫策當時就反駁他:“我能尋到夷州,莫非劉備就尋不到?我願做那荒野之君,不知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那中國之臣?何苦來哉!”
程普聽了,當時就默然不語了。他想到了他的家人。得知江東投降之後,他家裡也是一片歡喜。回家之後,夫人還問他到時在中山王麾下,能獲得一個什麼職位。連他家裡都是這般反應,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現在孫策帶他出來轉一圈,讓他好好的看一看江東現在的輿情是個什麼情況,也好徹底打消程普腦海中的其他念頭。
話說回來,最難過的是孫策。他滿腔抱負,一身熱血。這才是真真正正的付諸於東流。在決定投降之後,孫策在其父孫堅的靈前整整跪了一夜。他沒能守住孫堅傳下來的基業,只能向孫堅英靈懺悔,乞求原諒。
可是最難過的孫策,卻要強忍心中的難過,還要反過來開解麾下忠心於他的大將,以免中途鬧出什麼事來,惹得劉備不快,遷怒於江東諸臣。
大家君臣一場,好聚好散。這就是孫策最後能做也想做的事了。
這邊事情還沒理順,劉備那邊賀表就已經送到長安去了。長安城裡,也是歡天喜地,吏民們自發的組織了慶祝活動。天子也出現在宮樓之上,與民同樂。
天下分裂幾十年了,現在在劉備的努力之下,事實分裂的州郡,現在又逐漸回到朝廷的治下。江東迴歸之後,天下就只剩下荊、益兩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