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終究包不住火。不管孫策如何隱瞞。最後,吳夫人還是得知了這個噩耗。初聞此信,吳夫人呃了一聲,就昏迷了過去。頓時府中就是一陣手忙腳亂。
幸好經過醫生的診斷,吳夫人迅速醒了過來。她並無大礙,只不過是太過於傷心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身體自動開始保護模式進入昏迷罷了。
吳夫人醒過來後,淚如雨下。她是個典型的傳統婦人,相夫教子,打理內宅就是她的一生。自從嫁給孫堅之後,她就每日每夜的擔憂。男人們的大事她不懂,她只希望滿天神佛能夠保佑她的男人平安無事。
結果她的丈夫、她的兄弟,數年之內先後離她而去。在喪兄、喪夫之後,如今她又驚聞噩耗,她最小的兒子,沒了。這種打擊,她如何能夠受得住。但她除了痛哭,又能做什麼呢?
孫策在江東發了瘋似的掘地三尺,江北也收到了情報。劉備聽到這個訊息,也只能嘆息一聲。漢朝崇尚以德報德,以怨報怨。為親報仇、為友報仇、為故主報仇等事件,屢見不鮮,並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潮。
從官方到民間,一直在鼓勵著這種事情的發生。甚至有很多例子,就是復仇的人殺了人之後去官府投案自首,官府卻不願意抓捕人犯,甚至想辦法為人犯來脫罪。
這種事情,太多了,史書中不勝列舉。造成漢代尤其是東漢復仇之風盛行的最根本原因,是儒家意識形態的問題。自從董仲舒為漢武帝所用之後,儒家公羊派就佔據了意識形態的潮流。公羊派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推崇大復仇。“君弒,臣不討賊,非臣也。不復仇,非子也。”反正他們把孔子的名言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奉為圭臬。結果就是仇殺成風,怨怨相報,禍及子孫。
以直報怨非常好,但往往很多事情不能矯枉過正。太過於追求復仇,那麼又置律法於何地呢?
劉備對這種事,比較反感。因為從道德上從情感上來講,報仇沒錯。但從法律上講,卻是不行。因為你報私仇卻不透過官府,很容易讓事情失控。像陽球報仇,只因為郡吏侮辱了他的母親,他就糾集一群人去滅人滿門。然後他不但屁事沒有,還因此名聲大振最後被舉薦為孝廉當了官。
這事在劉備看來,簡直是太不能理解了。陽球你要給你母親報仇,可以,冤有頭債有主,你殺郡吏一人行不行?可你屠了人家滿門老少,這算是什麼事?
怪不得韓非子曾經說過儒以文亂法。發生了這樣的事還不追究,劉備真的不知道漢律還有什麼用。
類似於陽球這樣的事,這天下還不知道有多少。劉備碰到過不止一次兩次了。現在在北方,劉備的領地,他就開始嚴格限制,禁止私鬥,有事找官府。但想要移風易俗,又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大復仇的思想,會一直根植於漢人的血脈當中,代代傳承,直到漢人的尚武精神逐漸沒落,自宋以後,大復仇就漸漸不見蹤影了。失去了它生存的環境。
像江東現在發生的悲劇,就是典型的一起復仇事件。這起事件會引發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劉備也不知道。所以他在第一時間就把賈詡等人一起召集了起來開始商議。
聽完事情經過之後,賈詡開始發言了:“主公,臣以為,是該向江東用兵的時候了。孫策很有可能借此之機,與江東之眾共生同仇敵愾之心,整頓兵馬,激昂士氣,再與我軍交戰。”
徐庶等人也表示贊同。大軍引而未發,給江東帶來的壓力已經非常巨大了。前段時間孫策的反撲也讓他們心中警惕。這個時候,不能再給江東任何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