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的資歷很老,功勞也很大,幾十年前就跟著孫堅征戰四方了。最最關鍵的,他還是孫權的舉主。他數年前,向朝廷推舉孫權為孝廉。
朱治與孫權,平時來往密切,孫策也不以為意,只道朱治是與二弟脾氣相合。現在卻不知道孫權用什麼手段把朱治給拉攏了。竟然讓朱治公開發聲,表示真到了那危險時刻,舉江東以降朝廷,保江東子弟父老性命亦是一個選擇。
朱治的表態,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份量,可比孫權和吳奮兩人加起來還要重。聽聞這個訊息,孫策頓時就憤怒了。他不怪朱治的政治偏向。他只怪朱治,為何要在局勢如此艱難之時公然說出來。
朱治、孫權、吳奮幾人合流,給江東帶來了更大的混亂。戰場廝殺,孫策誰也不怕,但處理錯綜複雜的局面,他比起其父孫堅來,手段就差了不止一籌。
坦白來說,要是孫策能夠痛下殺手,把朱治之流,通通掃滅,這江東地面上,誰還敢吭半聲?
但孫策能殺朱治,狠狠心或許也能殺吳奮,他能碰他胞弟孫權嗎?打一頓或者圈禁起來有什麼用?孫老二鐵了心的要搞事,他這個做哥哥的又如何能夠防得住。真要是把孫權給殺了,第一個找他拼命的就是他的老母親。
所以,孫策最近吃不好睡不香,經常在自我懷疑自我拷問。他不知道他這個兄長哪裡做得不夠好。也不知道他哪裡就對不起孫權了。為什麼孫權就要和他對著幹。
這一世,孫堅沒有如歷史上死得那般早,所以孫策這個長兄,在孫權面前,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威嚴。中二青年犯起病來,哪裡顧得上這許多。孫權完全是鑽進了牛角尖,一心要讓孫氏走上另外一條路,還堅定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大哥孫策是錯的。
孫策在城外,悠閒的待了半天,許多平時不會說的話,也跟著周瑜和魯肅說了不少,整個人也輕快了不少。
說起意氣相投,他們這三人,還真是脾氣相合。孫策相信,就算周瑜和魯肅心裡再有想法,也會陪他堅守到最後時刻。如此,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回家之後,剛進府邸,一個身影就如同旋風般衝了上來,一把抱住他:“大兄,你讓我等得好苦。”
孫策定睛一看,原來卻是三弟孫翊,再一看那邊,階上四弟孫匡正站在那裡,看著他微笑。
老三、老四都在外為官,為他鎮守一方。孫翊驍勇果烈,四兄弟中最像孫策,與孫策關係也是最好。孫匡最小,最得孫策的照顧。歷史上孫堅死後,孫策作為長子應該襲爵烏程侯,但他沒有接受,卻是讓給了幼弟孫匡。
這一次,孫翊和孫匡是聽說江東局勢不穩,二兄孫權又與大兄對著幹。特意趕來給孫策撐腰打氣的。
他倆可不如孫權一般,他倆是孫策的堅定支持者。
知道兄弟們的來意後,孫策鼻子一酸,好懸就沒落下淚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