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是個好地方,上古之時這裡就是諸侯之國。西漢時始建襄陽縣,初平年間,荊州剌史劉表因襄陽地勢險要,遂遷荊州刺史治所於此。從此之後,襄陽城便成了千百年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會的襄陽城,雖然經過劉表和曹氏的修葺,但跟原來的城邑相比差的並不是太多。黃土夯成的城牆並不是很高,張飛率大軍到得城外,紮下大營之後,就率了諸校出來觀地勢。
繞城一週後,又故意促馬行至城下,意甚恣狂。而城頭毫無反應。張飛哈哈一笑,撥馬回營,與諸將道:“取襄陽易耳,我今特意試之,而城頭敵軍怯弱毫無敢戰之心。爾等早做準備,明日一早攻城。”
城頭之上,也有人在問襄陽副將:“將軍,漢軍如此傲慢,何不擊之以挫其鋒銳?”
副將雙手扶住城垛,一臉胸有成竹的表情:“何須汝多言,我自有打算。”
聽得主將如此,旁邊校尉也不敢再多問了,只好抱拳退下。副將看著城外遠處那烏黑烏黑的一片營寨,心道我能投曹,便能再投漢。這亂世,苟全性命,保護家族才是第一要務。至於地盤屬於誰,又豈是自己能管的。我且先守二日,若南郡援軍不來,便知天意屬漢,到時便須怪不得我了。
襄陽主將哪裡知道,他的副手已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第二日一早,埋鍋造飯畢,鼓號聲齊鳴中,漢軍就列著整齊的步伐跟隨著自己的主官出營,攻城戰開始了。
廝殺了一日,襄陽城守軍輕鬆的擊退了漢軍,而漢軍卻連護城河也沒有給填滿。傍晚,大帳中,諸將校都差愧的低著頭,早晨出兵時的豪言壯語仍迴響在耳邊,今天這一仗卻打成了這樣,實在是無法繳令。
張飛看著麾下這群驕將,眼珠子一轉,心道士氣可激不可消。便哈哈大笑道:“吾已有破城之策也!”
此言一出,果然眾將的眼神就全看了過來。張飛意氣風發,先是點了幾處襄陽城的防守漏洞,一一指出,而後便道:“明日不攻城,先去觀水。若襄陽不降,便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階下一員裨將,卻是黃忠之子黃敘,他聞言眼睛便是一亮,便抱拳道:“將軍,可是要掘襄水?”
眾人隨後也跟著反應了過來,不由大喜。張飛笑而不答,看了黃敘一眼,心道漢升兄生的好兒子啊,聽說這小子一心想要讀經,好好的將種,豈不是浪費了?其實黃敘比張飛小不了多少,只可惜黃忠與張飛平輩論交,且張飛位高權重,黃敘就理所應當的成為小輩了。
第二日一早,張飛就帶了眾將校,直奔襄水。襄陽便因為是在襄水之陽而得名。此時正值夏末,襄水水量豐沛,河水奔騰咆哮著,被長長的大堤牢牢的給約束住了。眾將看了,只滿心歡喜。這還打什麼,選個好地方,都不用堵水,這麼大的水量,都直接可以把襄陽城給淹了。
張飛帶著眾人轉了半天,便選了黃敘在此,道:“公述,你且率本部於此掘堤,若襄陽還敢頑抗,我軍令一至,你便立時破堤,水淹襄陽,不得怠慢!”
黃敘抱拳道:“將軍,末將不願掘堤,願率本部為先登,往攻襄陽城!”黃敘心如明鏡,知道若不是家父,張飛又豈會如此照看他?掘堤雖然是苦力活,但比起衝鋒陷陣來,卻又不知道安全多少。且只要襄陽一下,功勞也照樣少不了他的。但他卻並不願意這樣。年輕人總是這樣,更願意憑自己的本事來闖出一片天地,而不是靠著父輩的餘蔭。
張飛聽了,心中暗道,公述是不是讀書讀傻了?便把臉一板,喝道:“軍令豈能兒戲,可速執行,怠慢者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