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和黃蓋在華容城下相爭,別的地方也沒有閒著。竟陵城下,一座土山越堆越高,臧霸與李通這是決定壘土為山,居高臨下,對竟陵城進行攻擊了。
徐盛在城中見了,率部出來數次,意圖毀壞曹軍的計劃,曹軍也奮起反擊。兩軍打打停停,陷於僵持。
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曹洪與李典,率部到了漢壽。于禁在雲夢被黃蓋騙過之後,也拔營北上。吳軍沒了曹軍的壓制,荊南三郡的物資,順著水道,源源不斷的進入大江,然後順江而下,直達夏口。
李典少年之時,不喜歡征戰,就拜入儒者門下,專攻《春秋》。後來天下大亂,其伯父李乾帶著全家人歸附曹操,李乾與其子李整戰死之後,李氏部曲就由李典率領。剛開始,李典是被曹操當作文官培養的。到了現在,卻是一步一步成為軍中大將了。
李典與曹洪到了漢壽。兩人就商討軍機,曹洪道:“今我軍來此,而敵不備。莫如圍益陽,拔之。敵必震怖。而後舉兵攻長沙,荊南可定也。”
他們一路急行軍,以這時的情報速度,就算是揚州在豫州的探子知道了豫州軍南撤,估計這會也沒有他們快。所以曹洪才有這個提議。
先打益陽,再打長沙,戰略也很正常。益陽作為資水畔的城邑,若然失守,長沙自然震驚。而荊南吳軍精銳,又隨黃蓋北上,以曹軍先聲奪人之氣概,攻下長沙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李典看著地圖,卻是搖了搖頭。曹洪便道:“曼成有何高見?”
李典用手指向一個地方,道:“莫如潛至此處攻之,燒敵之糧秣,而後再逆水而上,或攻長沙、或攻益陽。”
曹洪拿眼去看,卻是羅縣。資水與湘水在羅縣附近合流,然後注入雲夢澤。荊南三郡的物資,也是彙集在羅縣,然後再統一押運至夏口。
李典的意思很明白,要打就把吳軍打痛。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錢糧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夏口,為周瑜、程普等人輸血。自己既然來了,索性就把羅縣給打下來。把吳軍的錢糧給奪了。要是先打益陽,長沙必然防備,然後羅縣的物資,肯定會先運到長沙去。這樣一來,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吳軍。
城池就在那裡不會跑,但物資卻是會跑的。當初羅縣和巴丘都有黃蓋兵馬在鎮守,所以于禁沒有辦法。現在這裡防備空虛,卻正是他們偷襲的大好時機。
曹洪腦袋一轉,也明白了過來。搶錢搶糧這種好事,曹洪最喜歡不過。他天**財,聽見有發財的機會,兩眼就發亮。當即就拍板道:“那還等什麼,即便舉兵往羅縣!”
三軍在漢壽休整完畢,便集結起來,悄悄往羅縣而去。黃蓋既走,長沙便由前武陵太守濮陽逸做主。濮陽逸是個很好的政事官,但卻不懂兵事。不然當初也不會被于禁輕易打敗。
黃蓋雖然留了人馬在長沙輔助濮陽逸,但校尉也只是奉命負責長沙城的安危,對於城外的許多情況,卻也不甚明瞭。
李典、曹洪帶著人馬,一路疾行,沿途看到的百姓和商隊,就直接扣押起來。小股的驛亭駐守的吳軍,在一萬多人馬的曹軍面前,又如何是敵手,反抗的被直接砍了,識時務的都是乖乖放下武器投降。
就這樣,曹軍一路行至羅縣時,長沙城中,仍然是毫不知情。
羅縣城外碼頭,這裡人來人往,甚是繁華。無數船隻在這裡集結,物資在碼頭上堆成了小山。因為轉運物資,所以也就硬生生的催生出了一個小市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