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趙雲也不禁對造陽關城的人恨得牙癢癢了。
當然,趙雲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實地考察過地形之後,發現穎水有河道與潠水相通。這一發現,讓趙雲大喜過望。
於是,他便吩咐下去,準備讓麾下行事。忽然,便有人來報,說曹軍有人率軍來援,看其旗號,似乎是曹洪。
趙雲聽得曹洪來,不由一笑,道:“既然曹子廉來了,便前去打個招呼罷。”於是便引軍出營,徑至陽關城下。邀樂進、曹洪相見。
樂進與曹洪聽得人言趙雲相邀,不由愕然,於是便聯袂出現在城頭,樂進道:“趙將軍喚我與子廉前來,有何指教?”
趙雲拱手笑道:“雲淺薄之人,豈敢言指教?天下爭戰已久,我主不願再興兵戈,以害百姓。只是曹公與吳侯又生齟齬,我主不得不進行調停。然則曹公與吳侯不聽朝廷號令,雲只得奉命前來,進行武力勸解。今我大軍已至,二位將軍何不與我一道南下,以勸曹公與吳侯,止戈罷戰,以利天下?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樂進與曹洪聽了,面面相覤。想說趙雲是個傻子吧,人家明顯不傻。可是他又偏生冠冕堂皇的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自己是應好還是不應好?不應就是失了大義,與天下百姓做對。應的話,各為其主,又如何能應?
曹洪低聲道:“劉玄德麾下,皆牙尖嘴利,何必與之爭口舌之辨。只問其欲戰欲退便可。”
樂進點了點頭,便笑道:“趙將軍此言差矣。你我各為其主,身為將主,當向上盡忠,向下盡義。曹公為我主君,進守土有責,便只好辜負趙將軍的美意了。”
趙雲愕然:“樂將軍何出此言?我為漢臣,樂將軍莫非不是漢臣?你我皆天子之臣,又何來各為其主一說?”
曹洪與樂進聽了,啞口無言。只好道:“要戰便戰,何必多言!”
趙雲哈哈大笑,引軍退走。口銜大義,手持斧鉞。這就是這次劉備進攻豫州的宣言。豫州他要,大義名分他也要。所以將領們不但要負責打仗,還得負責宣傳工作。
反正好話都得說到前面,然後聽不聽,就是你們的事了。不聽的,打。聽的,賞。機會給過了,你們自己要寧為曹臣不為漢臣,要搞分裂主義,要另立山頭,那就怪不得我手下無情了啊。
趙雲退回營中之後,之後數日便再無動靜。
樂進與曹洪在城中,檢點兵馬,準備糧草,又還做戰前動員,辛苦做了一大堆事,結果城外漢軍卻安靜得很。樂進與曹洪不由生疑,趙雲這是在幹什麼?
於是便差人去探聽動靜。結果彙報回來,卻讓樂進與曹洪大吃一驚。趙雲竟然徵發民夫,在穎水與潠水之間拓寬河道,然後要決穎水往潠水。
穎水與潠水其實在汝南郡境內,就合二為一,最後注入淮河。所以趙雲這個操作,完全是可行的。只是趙雲這麼一搞。陽關就危險了。
沒了穎水的保護,陽關算得了什麼啊?
樂進與曹洪一合計,得,不能坐看趙雲這麼幹。主動出擊吧。奮力一搏,打垮趙雲,就沒這諸多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