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報,大笑道:“劉季玉早該如此!”
左右眾文武紛紛上前道賀。於是曹操便快馬加鞭,率部直趨成都。成都城中,劉璋知道龐羲、王累等戰死雒縣,不由淚下。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須臾,曹操軍至,劉璋便取印信,率眾臣出城,至郊外相迎。到了城外,見了曹操,劉璋便拜。曹操忙下馬相扶。
劉璋乃道:“曹公,我父子在益州十有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連綿,以至肌膏草野者不計其數,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今納印信,封府庫,以益州付曹公。益州士民,還望曹公多恤之。”
曹操扶起劉璋,嘆道:“季玉真仁厚之人也。”於是便攜其手,一道入城。到了城中,又見尚有帶甲三萬,錢糧無數。曹操大喜,心道,若劉璋不降,這仗得打到什麼時候?於是待劉璋禮愈隆。
黃權在犍為,聞劉璋降曹,心中頓時便是一震,腦袋中一聲巨響如聞晴天霹靂。不由便大罵道:“哪個奸佞敢惑上弄主?”
後得知是劉璋自己拿定主意要降之後,沉默半晌,方嘆道:“趙韙啊趙韙,你害得我益州好苦!”
趙韙是黃權的巴西老鄉。當年劉焉死後,論嗣當劉瑁繼立,結果趙韙覺得劉璋比劉瑁好控制,於是串聯益州大族,一起議立劉璋。黃權也是被趙韙說服的那一個。誰曾想,還沒有十年,曹操便打進來了,在外敵面前,劉璋表現得實在差勁,在手中還有數郡,兵甲錢糧無數的情況下,守都不願意守,突然便降了。這讓黃權如何甘心?
從道義上說,黃權自認是漢臣,劉璋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還是宗室,替他效命黃權心安理得。而曹操現在在袁紹敗亡之後,法理上的頭銜事實上都失去了意義。無故而攻益州,形同造反。只是現在誰還在乎造反這個詞?
從私人角度講。曹操入主益州,利益必定會重新分配,作為堅定的反對派,黃權用腳趾頭也能想到,黃家只怕是沒什麼好果子吃了。坐冷板登是肯定的,被打壓也是肯定的。辛苦幾十年的努力被白費,黃權又如何肯甘心?
現在立馬倒過去?黃權還是比較要臉的。士人們就是如此奇怪。有時候為了臉面,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大義,真的是連命都不要了。
七想八想,黃權心道,益州是待不得了。索性跑到關中去,以待天下之變。到時若中山王起兵,自己自然也可以出力。現在失去的,將來再加倍拿回來不就行了?
打定了主意,於是黃權便連夜出奔。第二日一早,副將等來主帳見主將,商議軍機,結果到營中一看,黃權竟然消失不見了。無奈之下,只好根據劉璋的指示,全軍出營,向曹洪投降。
劉璋一降,諸郡悉平。曹操遂得益州。
郭嘉又進策道:“主公,益州新定,舊主劉璋尚在。若其仍留於此,恐生變故。莫如徏之他處。以安益州上下。”
曹操一想也是,不把劉璋給弄走,他如何大刀闊斧的在益州施行自己的政策?到時那些舊臣們都去找劉璋哭訴,劉璋再找自己來求情,自己允還是不允?且若關中兵來,劉璋會否與他們內外勾結呢?
於是便道:“奉孝可有心儀之地?”
郭嘉便笑道:“荊州風土,與益州大抵相同,又是劉璋故鄉,想必其願往之。”劉璋乃江夏竟陵人氏。也是荊州人。曹操聽了,便從此議。讓郭嘉去尋劉璋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