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 (1 / 2)

興平二年夏,趁曹操征討徐州時出兵兗州的袁紹,被曹操徹底的趕出了兗州。想螳螂捕蟬的袁紹,被公孫瓚來了個黃雀在後。三路人馬打了個昏天黑地。最後兗、冀殘破,只有公孫瓚搶了錢糧無數,退還幽州。

這一戰中,曹操損失慘重,陳留太守張邈戰死,諸將各自帶傷。張邈,東平壽張人,士人們評出的所謂八廚之一。史載是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他和曹操,袁紹都是好友。當初關東諸侯起兵討董,張邈也是其中之一。袁紹主盟之後,有驕矜色,張邈仗著是好友的身份,便說了袁紹幾句。結果心高氣傲的袁紹惱羞成怒,便讓曹操去幹髒活,讓他把張邈給殺了。

曹操哪裡肯幹,說:“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張邈聽了,感動不已,於是棄袁紹,徹底上了曹操的船。兩人關係好到什麼地步?前番曹操去征討徐州,為父報仇的時候。怕自己不能回來,於是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去見張邈,說:“我若不還,往依孟卓。”

原本歷史上,張邈和陳宮趁曹操去打陶謙的時候,把呂布給請了進來,讓呂布做了兗州牧。當初張邈是被陳宮說動才反,陳宮為什麼反曹操,那是因為自己的小夥伴前九江太守邊讓被曹操給殺了。現在邊讓因為劉備在青州搞了個書院讓大家在那裡愉快的互相傷害,也不在陳留老家待著了,早早的去了青州。而呂布還帶著於夫羅在打併州。所以陳宮也沒有了背叛的理由。於是,正當袁紹之鋒的張邈和其弟張超,極其壯烈的戰死在陳留。

張邈之死,深深的震撼了曹操。什麼是朋友,什麼是知己。這才是。自己少時便與袁氏兄弟訂交,相知幾十年。結果袁本初趁自己征討徐州時來抄自己老巢,這是朋友能幹得出的事嗎?

曹操的心情很複雜。這個世上,還有朋友能為自己而死;而這樣的朋友卻死了。這種說不出的滋味,讓曹操的一腔怨氣全部發洩到袁紹身上。

於是不顧兗州方遭大戰,竟又要舉兵討伐冀州。麾下諸將,還不是主公說什麼就是什麼。還好州中幾個聰明人陳宮和毛玠,還有戲志才死死的勸住了曹操。冀州天下精華之地,河北又兵多將廣,這個時候去打袁紹,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曹操恢復了理智後,心想自己一個人打不過,但自己可以找人啊。嗯,幽州公孫瓚和袁紹是死對頭,青州玄德與我相知,不如先去信說動兩人,三家共分冀州。

幽州和青州收到信之後,公孫瓚自不必多說,蠢蠢欲動。劉備以信示諸臣,笑道:“孟德邀我共擊袁本初,諸卿以為如何?”

盧敏道:“本州與冀州素來無怨,何故自相攻伐焉?”

說到講道理,可能這天下間,青州是最講道理的地方了。有時候諸臣民都有個錯覺,若不是少個名義上的天子,這青州簡直就是朝廷的化身。

盧敏一開口,諸臣交頭接耳,對啊,這話沒錯啊,人家沒招惹咱青州,就這樣去打人家,不太好吧。沒見打遼東還是人家公孫度先犯我青州的?

荀彧想了想,道:“兗州,青州之唇齒也,曹公,主公之摯友也。袁紹無故先犯兗州,兩家交兵,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此袁紹之不仁也。袁紹與曹公相識數十載,枉顧朋友之情而興兵,此袁紹之不義也。主公之助曹公,討此不仁不義,可也。”

讀書人麼。你真想打冀州,大義名份分分鐘給你找出來。

劉備一聽,也對啊。袁紹你這個不仁不義的人敢偷襲我朋友,我要助拳!公孫瓚沒這麼好的理由,但他估計也會說袁紹你這個人做人做事,我看不下去,我要見義勇力!

就在三家厲兵秣馬,準備在冀州大打出手的時候。車騎將軍朱儁病逝於洛陽。先帝時的最後一個名將凋謝了。

對於朱儁的死,諸侯們不知道是不是觸動了心中的柔軟,於是紛紛遣使往洛陽弔唁。送這位名將最後一程。

天下正多事,老臣偏凋零。這邊剛送走朱儁,又有訊息傳來,徐州牧陶謙病逝郯縣。對於朱儁的死,諸侯們只是惋惜。而陶謙死了,便真正的牽動了天下諸侯們的心了。下一任州牧,會是誰?

曹操停了下來,究竟是三家分冀,還是掉頭直接去搶徐州?曹操一停,幽州和青州也都暫罷兵事。於是在冀州提心吊膽的袁紹鬆了好大一口氣。剛好今年天道不好,又遭幽州入寇,還是好好的埋首種田吧。

曹操這邊也是,兗州殘破,史載是大飢,人相食。於是曹操罷兵後,諸僚來見,戲志才道:“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將軍自來兗州,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不可以不先定。今州中大飢,主公不撫民而欲南擊徐州,豈不大負百姓之望?若此,根基動搖,兗州不復為主公所有也。”

陳宮也勸:“陶謙雖死,徐州未亡也。其兵將諸臣俱在,若主公攻之不拔,略之無獲,軍士必生怨心,若冀州再犯,兗州無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