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 (2 / 2)

程昱道:“笮融,蟊賊也,臧霸,忠臣也。主公當擊笮融而助臧霸。”

曹操又問道:“若笮融敗績,徐州復為誰有?”

程昱道:“東郡太守臧洪,與東海有舊,可使其說之。主公可兵不血刃而下徐州也。”

臧洪,前護匈奴中郎將臧旻之子。廣陵郡射陽人,以雄氣壯節而著稱。十五歲時便因其父親的功績而被拜為童子郎,後來舉為孝廉,與劉繇、王朗同時外選為縣長。中平末年棄官回家,被好友張超闢為功曹,天下諸侯討董時,他也隨張邈張超兄弟參加了。當時袁紹、孔伷、劉岱見了臧洪,也是歡喜得不得了,覺得他是個人才。

臧洪一直跟隨張超。張邈為東郡太守時,他駐守在東武陽。後來袁紹攻兗,亦遣兵圍東武陽,使陳琳說降。臧洪寧死不降,並對袁紹說,請袁紹看在昔日情份,放過張邈。袁紹哪裡肯聽,後來張邈張超皆死於陣,家眷託之於臧洪。

張邈既死,曹操素知臧洪之名,於是命臧洪為東郡太守,並道:“公且為太守,為我拒本初。”

臧洪答道:“敢不粉身碎骨為報。”

曹操聞程昱言,於是書信往東郡,取臧洪來東海。

幽州,因遼東與胡人互市,劉虞的壓力大為減輕。劉虞與公孫瓚兩人雖然相看兩厭,但劉虞也並沒有像歷史上一樣發兵攻打公孫瓚。

至於公孫瓚,劉虞不打他,他是絕對不敢主動攻打劉虞的。畢竟說起來,劉虞的名頭在幽州,要比他公孫瓚好用多了。

公孫瓚在幽州,自度幽州窮困,自己麾下兵士經常為害百姓不能制而被劉虞敵視。於是想起冀州的好處來了。心想不若打敗袁紹,自己佔據冀州得了。省得在幽州老是看劉虞眼色,替他賣命鎮守一方不說,還落不到好。要不是自己能威懾諸胡,他們會乖乖的和你劉虞交易互市嗎。早就來搶了。

興平二年,公孫瓚將幽州步騎精銳三萬,進擊冀州。袁紹與之三戰皆敗。大驚,於是表公孫瓚從弟公孫範為渤海郡太守,想與公孫瓚從此罷鬥。你公孫瓚不是老惦記著我冀州這點兒家底嗎?現在給你一個郡來養兵,夠了吧?

哪曾想公孫瓚這次不是來敲詐搶掠,而是想取而代之為冀州之主。於是公孫範一到南皮,亮出太守大印後,便率渤海兵反了,出兵河間國,以此聲援公孫瓚。

袁紹聞報,又氣又惱。指北而罵道:“匹夫!誓不與爾罷休!”自此,公孫瓚和袁紹連年大戰不休。

盧植聞報張飛已定小水貊,正沿江而上,大喜。紇升骨城,哦,平高城亦有水路通往馬訾水。於是盧植命太史慈率兵順水而下,與張飛匯合之後,沿水路進攻丸都城。自己則率黃忠從小路出發。留簡雍、孫乾坐鎮平高城,運轉糧草輜重。

高句麗聞漢軍沿水路大舉來攻,沿途遣水軍架小舟一路襲擾。張飛於是別遣一部於岸上,與水中舟師相互為援。於是高句麗軍不敢再犯。

未幾,張飛與太史慈兵合一處,齊頭並進,直趨丸都城下。

高句麗王聞漢軍至,於是自宮中出,登城以觀漢軍之營。只見漢軍營寨相連,整齊規範。旗幟飛舞,號鼓深沉。自家軍隊與之一比,相差不止一籌。於是嘆道:“吾國本為遼東臣屬,何故聽公孫二子之言語哉!”

於是遣使出城,獻上降表,道:“悔不該聽公孫康兄弟之言,擅啟邊釁。今願重修舊好,永為漢之東藩。”

張飛看也未看,把降表直接撕了個粉碎,笑道:“爾要戰便戰,要降便降。豈有此等事哉?吾今勞師遠征,渡海千里來此。不覆爾國,無顏面見劉使君。”

使者大駭,抱頭鼠竄而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