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日夜兼程趕回青州,荀彧出來相迎。入府之後,荀彧便對道:“主公,袁紹盡起精銳北向,幽州獨木難支,我已遣子龍與國讓率軍入冀以擾袁紹後路,又致信盧公,請其擇機出援。如今袁紹大軍已圍薊縣,幷州高幹攻入代郡,兵鋒已至靈丘矣。”
劉備取過輿圖,大略一觀,便知趙雲襲擾冀州不起作用。袁紹遣一支偏師以拖延之計,便可纏住趙雲。不過,自己既然回師,那就不一樣了。
於是劉備遂命黃忠引兵西向,嚴顏攻打渤海。自己則率了太史慈以及劉恪兩部人馬進入清河,與趙雲匯合。袁紹兵圍薊縣,自己再率軍北上已然來不及,只能圍魏救趙了。
袁紹連敗鮮于輔之後,聞劉虞遣鮮于銀來援,於是在垣水設伏,以待鮮于銀。鮮于銀救涿郡心切,匆匆而行,渡河之時,被袁紹大軍齊出,半渡而擊。
顏良突起,於亂軍之中斬鮮于銀於馬下,幽州軍大敗而散。既破鮮于銀,袁紹便使淳于瓊率二萬人把涿縣圍得鐵桶一般水洩不通。自己則率了顏良、文丑疾撲廣陽而去。
袁紹目的很明確,不拘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直取幽州心臟所在薊縣。只要攻下薊縣,擒住劉虞。幽州便可不戰而定。
不得不說,這個斬首的行動計劃非常正確。只可惜,整個計劃出現了一點點小瑕疵。一是閻柔在代郡,使出了全身氣力,死死糾纏住了高幹。高幹走,閻柔追;高幹停下來打,閻柔則且戰且退。劉虞和袁紹借不來烏桓騎,但閻柔卻振臂一呼,輕而易舉的聚了兩千烏桓輕騎。烏桓騎對幷州騎,在代郡地界上你追我逐,彼此糾纏不休。閻柔藉著地利,硬生生的阻住了高幹欲沿治水進右北平而後直入薊縣的意圖,把高幹逼得退往了靈丘縣。
二是袁紹進入幽州後,召蹋頓來助,意料之中的援軍這次卻沒有依約而來。這讓袁紹心中怒氣大盛的同時,也在擔憂烏桓是否前去相助劉虞了。這便使得他不能全心全意攻城,而是要分出一部兵力來防止突如其來的烏桓騎兵的襲擊。
劉虞在薊縣,召集所有臣屬,道:“吾於幽州,戰戰兢兢,以勤儉自勵。今袁紹以莫須有之罪舉兵來攻。何其狂愚也。雖圍薊城,然青州已兵進清河,黃漢升亦自遼西而來,不日將至。還望諸卿與我一心,同守此城。到時援軍一至,內外合擊,袁紹必退也!”
劉虞素以恩厚相待下僚,諸人得聽,無不從之。於是各出府門,號令軍士,召集百姓,同上城頭,以御袁紹。
袁紹舉兵猛攻薊縣。奈何劉虞不是袁術,自來幽州,只要手頭稍微寬裕,不是修橋,就是開渠。薊縣因是州治,也修葺了好幾次。城防堅固,設施完善。冀州軍急切之間,如何能夠攻得下。
黃忠自遼東而來,速度卻是比劉備要快得多。聞得袁紹疾行軍而圍薊縣,黃忠深恐幽州有失。於是星夜行軍,途遇蹋頓所率烏桓,又徵得馬匹千餘,又疾行一日夜,便趕到了薊縣境內。
黃忠紮下營來,便使人前往探之,未知,斥候來報:“將軍,袁紹攻城甚切,城仍為劉使君所有也。”
黃忠聞薊縣未陷,心中一定。於是下令三軍休息,養足精神之後,再前往戰之。
卻說田豫與趙雲分兵之後,思道我兵少,欲救幽州,不如襲擾袁紹糧道。於是田豫率軍晝伏夜行,潛往河間,一心想要截袁紹糧道。袁紹的督糧官不是別人,正是大將高覽。
此人不以武勇聞名,卻熟讀兵書,善養士卒。且兼秉性持重。是以袁紹以其為督糧官。田豫在河間遊走數日,終於探得仔細。這日,高覽押糧到了漳水,方欲渡河。忽然一聲鼓響,河岸兩側一支人馬如潮水般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