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那可是歷史上的東吳重臣,與張紘並稱二張。當年孫策死時,託孤給張昭。張昭為孫權政權穩定局勢立下了汗馬功勞,只是不知為何孫權似乎不太喜歡張昭,拜相時不管眾人如何推舉張昭,只是不許。而用他人。
劉備接見張昭,張昭見了劉備,就開門見山:“使君南來,欲討賊乎,欲謀江東乎?”
劉備一愣,便笑道:“吾來討賊,然掃平天下,匡扶漢室,亦我平生之志。”我是漢室宗親,到時就算是匡扶到自己做了皇帝,也是匡扶漢室,沒錯吧。
張昭道:“南州之士,民多柔弱,願使君善撫百姓,少見殺戮。廣施恩德,如此,人心歸漢也。”
劉備對道:“此亦我之所思也。”
於是兩人於席間長談數個時辰。事後,張昭對人說:“吾遇明主也。”
劉備也是長嘆,不愧是張昭,性格剛直,敢於直諫,我總算知道為什麼陶謙為什麼非要抓你下獄了,肯定是你拒絕他徵辟的時候說話難聽了。
因孫策在江東起兵,劉備不欲江東為孫氏所有,便傳信太史慈,命他操練水師,準備南渡。又去信劉表,道:“將軍乃漢之宗親,天下名士。忍坐視袁賊稱逆江東乎?今我南來,欲邀將軍兵出豫章,共擊漢賊,掃平江東。未知將軍有此志乎?”
劉表在襄陽,得了劉備之信,示之群臣,笑道:“玄德邀我出兵,諸卿意以為如何?”
蒯良道:“主公,此天下之大義也,可從之。”
蔡瑁便道:“主公,我孤軍出豫章,若袁術與孫策來攻,恐難持久。不如靜觀其變。”
蒯良道:“不然,袁術與孫策已然反目,豫章又有劉刺史,到時進可與劉青州破袁術,退可據有豫章也。”
劉表心中一動,便離席高聲道:“袁術,漢賊也。當發兵討之。”
而後又與諸臣笑道:“吾豈能為玄德之後哉。”於是遣文聘、劉磐率精兵五千,兵進豫章。豫章太守華歆聞了,大喜。遣使迎之。
自劉繇之來豫章,先慚自己兵敗曲阿,又恨袁術僭號稱帝。憂思日重,以至到了如今,竟然纏綿病榻,難以視事。而華歆又不通兵事,如今江東局勢混亂,袁術稱帝,孫策興兵,到處都是戰亂。華歆生怕孫策又帶兵打到豫章來,到時他就算是想保境安民也沒辦法了。
如今劉表出兵,華歆才不管他是真心想討漢賊還是想來佔便宜。只要自己境內有一支軍,能幫自己在這亂世維持局面,保一方平安,自己也算是不負豫章太守的職責了。
孫策在會稽,聞劉表出兵豫章,大恨之。於是與周瑜商議。周瑜道:“如今之計,莫若先破吳郡,以策應廣陵,固守江防,以拒劉備過江。然後再掃平他郡。”孫策從其計,便命黃蓋與魯肅守會稽,自己與周瑜率大軍,先擊吳郡。
前吳郡太守陳瑀和揚州刺史劉繇被孫策打敗後,袁術為了不讓孫策霸佔吳郡,又命許貢為吳郡太守。歷史上,也是這個許貢的門客,把孫策給刺殺了。
孫策本身就是吳郡人,上次又帶大兵攻打過吳郡。許貢哪裡是孫策的對手,更何況多了個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