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

劉備無恥的盜用了曹衝稱象的故事來幫羅耶珂獲得了一場完美的勝利。最後,在與羅耶珂再一次確認強調了漢蠻世代友好的盟約後,便打算離開了。新一代蠻王已經就任,劉備之前召集了兩千精卒還沒解散,乾脆派駐到這裡來耀武揚威了一番。宣示自己對羅耶珂的絕對支援。樸柯等人便是心中再不服,在漢軍強大的武力前,也只能低下頭顱表示順從。至於如何敲打拉攏,收服部眾,劉備不打算插手了,這一切,得靠羅耶珂自己領悟,人,總是要學會成長的。依靠外力,終究不能長久。

延綿數月的戰火已經熄滅,劉備便屏退左右,打算靜下心來寫一份奏章以及數封家書。他離家數月,也不知道家中如何了。孃親、珻兒、叔父,還有張飛,簡雍等人一一浮現在他心間。人生總是聚少離多。日後的征戰歲月中,只怕在一起的時間更少吧?

明月高懸,夜涼如水。山風輕拂,樹木搖擺,蟲鳴唧唧。昏黃的燈光下,劉備正伏案疾書。房門無聲無息的被輕推開,風兒也隨即吹了進來,燈火一陣輕晃,劉備停下筆,抬眼望去。只見羅摩珂一身輕紗,飄然而至,頭髮溼漉漉的披散在雪白的頸間,顯然是剛沐浴過,髮間有水珠滴落,輕輕滑過如玉般的肌膚,在月色與燈光下,顯得無比迷人。劉備看得呆了,還未反應過來,一縷香風過後,溫香在懷……榻間被翻紅浪,窗外明月清風。

第二日清晨,劉備神清氣爽,道:“珂兒,隨我回去,可好?”羅耶珂羞澀不已,綣著身子,在劉備身前動了動,半晌後,才抬頭茫然道:“我也想隨你回去,一直陪著你。可是,我又怎能捨棄我的族人?劉郎,如何是好?”

劉備便沉默不語了,三從四德在此時還未成為大漢婦女們的唯一品德評定標準。而他也沒有資格要求羅耶珂拋下她的故鄉、她的族人跟隨自己,以後戰火連天的歲月中,自己都有可能朝不保夕。他又何必把羅耶珂拖入那個漩渦中?或許就讓她在這一方天地繼續享受寧靜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自己的女人,總該有個交待才是。要是十年內自己能一統河山,成為天下至尊,那時的羅耶珂也不過二十餘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劉備胡思亂想了一會,忽然又笑了,自己擔心什麼呢,難道對未來沒有信心麼?忽然小腹處一陣冰涼,羅耶珂小手輕按,輕聲嘆道:“劉郎,我想要個孩兒……”話還沒說完,劉備腦子裡就轟的一聲便炸了。

劉備走的時候,羅耶珂與一眾長老送了又送,劉備無數次回頭讓他們止步這才方止。直至劉備等人的身影越來越小,最後終於消失於林間。羅耶珂才忍不住淚水,無聲哽咽起來。羅部中素來最疼愛她的長老走到她身邊,摸了摸她的頭,嘆氣道:“傻孩子,別哭了。他這樣的人,只會步步向前,又豈會為了你而停留在此處。你是我們部族的希望,還怕將來沒有好郎君。樸柯你不喜歡,我族中還有阿南、阿斐等兒郎,都是一等一的勇士,雄健果敢,威武非凡!”

羅耶珂擦乾眼淚,搖了搖頭,認真的道:“我知道,我知道他們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是我偏偏不喜歡。”

長老看著遠方,沒奈何的嘆道:“那就堅強起來,去追隨他的腳步,永遠不要停!”

劉備回頭,彷彿還能聽到送別時婉轉的歌聲。他再仔細看了看,只有青山綠水,不見佳人容顏。劉備知道,這裡,有自己的牽掛,自己將永遠不會忘記,還有一位女子,在一直等著他。劉備收拾心情,雙腿一夾馬腹,大喝一聲,疾馳了出去。身後,嚴顏等人緊緊相隨,捲起數路煙塵。

大漢光和五年八月,巴郡太守劉備選任蠻王,平定蠻亂,奏書至京師,天子命有司論功,最後賜爵關內侯,賞美酒百壇,絹百匹。劉備沒費什麼功夫,就收穫了僅次於列侯的爵位,他覺得很滿意。後來收到盧植的書信才知道,無數人想調他入京,而皇帝為了讓他暫時蹲在巴郡,平衡之下,才忍痛給出了關內侯這個爵位。劉備就有些不舒服了,皇帝對閹人一個比一個大方,爵位賞賜不要命似的封,對有功之臣卻一個比一個吝嗇,好像封個爵讓他虧了多少錢似的。國家公器讓皇帝拿來買賣,這也算是千古一帝了。

八月,天子命天下繫囚罪未決,入縑贖。然後這些買命錢,天子拿來在阿亭道起築四百尺樓觀。劉備按例上了封奏書,語氣雖然很委婉,但話裡話外說得還是很不客氣,讓皇帝和三公看了,心情許久沒有舒暢過來。“涼州羌亂數十載,海內動盪覆還來。民間哀啼不絕,婦孺餓死溝壑。然則君王享樂,閣臣漠視。此天災歟,人禍歟……”

皇帝看了劉備的奏書,臉上不動聲色。倒是把旁邊想看臉色來添油加醋的宦官們差點沒急死。

按慣例,外臣奏書,尚書檯遞給皇帝之後,皇帝是要召眾臣議一議的。大漢就有這傳統,不管是論經,還是論政。都來討論下。然後皇帝高高在上,看形勢而決定。或拉攏,或打壓。無非帝王手段而已。不過這一次,皇帝卻是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劉備的奏書他收下了,但是亭臺樓閣,照建不誤。倒是幾個跟風的言官,被皇帝下旨斥責了一番。

上表之後,劉備便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巴郡政務上來。巴郡多水多山少良田。治下的縣城都是沿水而設。導致田地大部份集中在東南部,而西北部山水之間,活躍的便大多是蠻人,或者是逃難至此的流民。他們自耕自足,也很少有人來管。劉備查閱了巴郡田地在冊的資料,發現這些年,土地兼併得厲害。原來分散在無數自耕農手中的田地,日積月累,基本上都被各縣大戶所逐漸控制,而自耕農,便逐漸成了那些人的佃戶、奴僕,還有些,不是家破人亡,就是逃竄遠方……

人都逃了,或成隱戶了,這怎麼收稅?怎麼體現自己的政績?土地是個大問題,農業到了千年之後,依然是個大問題。

劉備知道,在農業社會,土地始終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他本來打算直接在巴郡徹底清查土地和人口戶籍的,後來想了想,覺得不妥。要真這麼幹,自己只怕是要被所有豪紳抵制。這些人一個個又身兼數職,從里長,三老,亭長,族長等等各不其一。要真被他們聯合抵制,自己能使喚得了誰?就算有軍隊在手又如何?在這個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國家概念模糊的時代,不到萬不得已劉備是不會走到激烈對抗的那一步的。要和光同塵,要求同存異,要講和諧,要共同發展。默默唸了數遍,劉備這才壓制住把不服的人全部抓來送進大獄然後抄家的衝動。果然權力才是魔鬼啊。

歷數每個王朝的衰落,都是從土地嚴重兼併,王朝稅收銳減開始的。自耕農沒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只好賣兒賣女依附豪強,或者亡命江湖成為流民。更有甚者,佔山為王,揭竿而起,扯旗造反。所以說,決定一個帝國命運的,從來不是那些金字塔頂端的大人物。而是如螻蟻般生活在底層的勞苦大眾。弱勢群體得不到關注,得不到發展,必然就會走上極端。張角為何振臂一呼,天下響應,難道大家都那麼傻,真的相信張角的鬼話?真的相信張角的話,為何黃巾起義被鎮壓,張家兄弟都死了多年後,各地叛亂、暴動仍然屢禁不絕,此起彼伏?還不是大家都覺得活不下去了,又有人要當帶頭大哥鬧事,那就鬧唄。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包括統治集團裡的政治精英,明白人。亦包括廣大的普通老百姓們。只有堅定不移的代表著他們的根本利益,劉備才能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至於引導、調和官宦地主集團與普通國民之間的矛盾,這還太遙遠,還是踏踏實實的做好當下的事情吧。

具體在巴郡,既然大戶們暫時不好動,那就先開源,然後再徐徐圖之咯。

利益驅動人心。只要自己拿得出東西,還怕沒人跟著自己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