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聞信,又驚又怒,道:“豎子安敢如此?”於是率部來攻李傕。兩人互有勝敗卻不罷兵。而後長安亂成一團。
簡雍既歸遼東,見盧植,雲與胡部所議。盧植喜道:“憲和此行,有大功於我遼東。”
簡雍有些不好意思,就跑了趟腿罷了:“小事耳,豈敢當太守之贊。”
又道:“我料諸胡必大部遠涉而來,到時胡漢雜處,若胡多漢少,必生事端。”
盧植道:“無妨,玄德已遣人遠赴諸州,招募流民。又有我青州軍在,何愁之有?”
青州邊上,袁術先犯兗州,袁紹也在暗中摩拳擦掌,冀州又被公孫瓚虎視眈眈,徐州更別說了,有殺父大仇在,曹操絕對是不會放過徐州的。只有青州境內,盜匪絕跡,百姓安居樂業。這麼個好地方,誰會錯過。最近又聽聞劉使君攻滅了遼東自立的逆賊公孫度,得了好大一塊地,那兒地廣人稀,土地多得不得了。要是願意前往遼東,劉使君一人發放十畝地,還免二年田租。訊息到了諸州,在本州有田有地的就不說了。日子再艱難,只要有一口飯吃,人們也不願意背井離鄉。但對失去了田地的破產者,以及靠諸州郡救濟的流民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
當然,諸州的各郡太守們,也願意把這鍋甩給劉備。流民不救濟不行,不然他們就要去造反。救濟吧,府庫中的錢糧一日比一日少,想想心肝脾肺腎都疼。都走吧都走吧,走了眼不見心不煩,境內治安也要好點。於是,對於劉備派來的人,一個個的態度好得不得了。至於袁紹等州牧,再不願意人口流失卻也沒有法子。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強行留住你又養不活,還不讓別人養,這是哪裡的道理嘛。
於是,諸州的流民,在青州官吏的組織下,成群結隊的往青州遷涉。到了青州,他們將會在修養幾日身體後,被編營,然後坐船直往遼東。
青州,齊王府,齊王劉承過壽,大擺宴席。劉備也率了諸文武前往祝賀。自劉備來了青州,齊王劉承很是配合。於政務上不多一言不說,平日裡也是在家修身養性,無事不出王府。這樣的宗室,劉備還是很喜歡的。不像是平原王劉碩,仗著與天子血緣近,輩份高,有事沒事喜歡擺個譜。
說起來青州六郡國,除了東萊郡外,其他都是王國。齊國,平原國,北海國,濟南國,樂安國。幸好樂安王被誣告謀反,身死國絕,在先帝時已經除國為郡了。不然的話,劉備就要應付五個諸侯王了。
這個時候的諸侯王,都不是好對付的。雖然大漢亂成了一團粥,但畢竟還是大漢的天下,改朝換代的事,大家都只是想想,還沒有人敢幹呢。而且諸侯王世代受封,早就是尾大不掉的地頭蛇了。他就是啥都不幹,只要表露出個意思來,都可以讓你的政令在郡國執行不下去。劉備初來乍到的時候,也吃過虧,不過後來青州整軍,諸侯王見識了青州軍的軍威,已經老實多了。
劉備這人也好相處,你不為難我,我自然也不會為難你。該給的面子都給,還有俸祿什麼的也從不短缺。甚至是你舉薦的人,只要確實是有過人之處的,那也用。
相比起曹操的手段,劉備真的是很溫和了。歷史上,十來年後,曹操一口氣,幹掉了八個郡國,廢八郡國為郡。像青州的齊王,北海王,平原王,通通給廢了。什麼念想都沒給他們留下。不像後來的一些王,改朝換代的時候還能弄個崇德侯噹噹。
劉備對於這些諸侯王,說有多大好感還真沒有。但說要有趕盡殺絕的想法,那也沒有。不過,在宴席上,聽到平原王劉碩那刺耳的笑聲後,劉備決定,像這樣的,以後若自己能成事,還是要慎重考慮下了。
感謝書友流浪狗0,書友yr81113,書友silverslink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