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江湖過客,,,,,和書友煙花易冷夜太美的打賞,謝謝大家支援,我回來了。
在敲定軍職軍階之後,劉備便放任手下大將們自行選拔軍中勇士,以組成軍。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便是召集青州六郡太守、國相們議事。
做為一州之牧,若不能徹底瞭解自己的地盤,那就要被下面那些地頭蛇們架空了。後世的地方長官上任之後便要下去考察,不就是為了避免被人矇蔽麼。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此句不但適用於軍事,同樣適用於政治。
數天之後,平原國相華衝、濟南國相崔瑀、齊國相劉鴻、樂安太守張博、北海相孔融齊聚臨菑,等候青州的新主人劉備的召見。唯有東萊太守範明未至。劉備不動聲色,暗遣人去打探訊息,不數日,訊息傳來,遼東公孫度犯境,範明正率軍民抵禦。
卻原來公孫度當年渡海而來,趁中原大亂而襲取東萊諸縣,自置守令,廣招流民。後來又屢屢被範明擊破。兩方圍繞東萊一郡,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公孫度雖然兵強馬壯,然則海上遠來,兵疲馬乏,範明縱然人少,卻是以逸待勞,又佔了地利,兩方竟然相持不下。這一拉鋸似的爭奪,卻是害苦了百姓,於是東萊百姓紛紛避禍他郡。
劉備得知,心中大動無名,暗道公孫度不知好歹,自己來了青州,卻不知收斂。說不得待青州政務平穩之後,便要跨海會一會這位遼東王了。當然,當下之急,便是出兵東萊,以助太守範明。
於是劉備召來劉恪,讓其領二千親軍兵發東萊,聯合範明,擊破公孫度的人馬,掃蕩東萊一郡。劉恪哪裡肯去,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道:“五哥,我若去了東萊,誰人護得你周全?”
劉備與劉恪打小一塊長大,感情親厚,是以自起兵以來,劉恪一直以親衛大將的身份,須臾不離左右。若不是青州整軍還未完成,各將忙得昏天黑地,劉備還真捨不得讓劉恪出征。不過這次是真的沒辦法了,眾將暫時脫不開身,只好劉恪去了。劉恪一身本事,僅亞於關、張、黃,比嚴顏還要厲害那麼一點點,此去必定無事。於是劉備笑道:“十一,你去了,不是還有珂兒麼?三千板楯軍,難道也護不住我?你此次去,一定要拿出全身本事,大破遼東軍,也好讓青州百姓與公孫度,識得我麾下軍隊的厲害!你可記住了?”
劉恪見劉備心意已決,又託以重任,於是單膝跪下,拜道:“謹尊主公之令,我此番前去,必定一戰功成,打響青州軍的名聲,不負主公重託!”
劉備扶起劉恪,看了看已經長得比自己還要高的劉恪,依稀間,當年那個跟在自己身後的小少年又彷彿重現。劉備微笑著拍了拍劉恪的肩膀,道:“去罷,一切小心!”
劉恪引軍去了東萊,劉備便於府中接見另外五位守相。五人劉備均未見過,不過對於孔融孔文舉,劉備是聞名已久。當年孔融受前太尉楊賜所徵辟時,劉備正在外為官,是以緣鏗一面。
眾人一一唱名,拜見州牧,劉備笑著一一扶起。眾人落座後,孔融便先開聲道:“聞得君侯出鎮青州,吾心中甚喜。吾素聞君侯之威名久矣,君侯此來,我青州從此無恙也。”
劉備見了孔融,暗道果然不愧是孔氏後人,當代名士。五人之中,孔融相貌清奇,神清氣爽,風姿特秀,讓人一眼便能看出俊逸超群。
劉備見孔融開言,便笑道:“文舉謬讚了。文舉之大名,我亦嚮往久矣。且文舉於北海屢施仁政,屢行善舉。不愧名士之稱也。”
眾人見得劉備似乎挺好說話,於是便漸漸放下防備,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了起來。堂中一時間談笑風聲,氣氛漸入佳境。眾守相們各自對視一眼,心道劉備好大的名聲,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罷了,來了青州,想治理青州,還不是得靠咱們。
眾人正暗自得意間,便見劉備話風一轉,道:“備初來青州,對青州形勢、政事茫然一片毫無頭緒。諸君久在地方,各為郡國守相,代天子牧守一方。可有良言以教我?”
眾人大喜,以為劉備向他們示好。於是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鬧非凡。有說要大興教化,設立學校的;有說要派遣精兵剿殺叛賊、盜匪的;有說要收攏流民屯田的……言語間,似乎把劉備曾為一地縣令、太守的資歷給全忘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只差沒指手劃腳了。聽得劉備是冷笑不已。而諸人見劉備一邊點頭一邊微笑,更是來勁。
那平原相華衝更是不知好歹,搖頭晃腦的道:“君侯初來,不知青州形勢。我可保舉一人,為青州長史。君侯若得此人相助,必然如虎添翼……”
話還沒說完,眾人就反應過來了。立馬就有人截住華衝的話頭,急促的對劉備道:“君侯,我亦可保舉一人,長史、主簿皆可勝任……”
此人話亦未說完,便被其他人截住,紛紛向劉備舉薦人選。若是個不曉事的,還只道這些人古道熱腸,向劉備舉薦人材。
劉備越聽,心中越是惱怒。嘴角笑容雖在,眼眸深處的寒意卻是越來越重。長史也好,主簿也罷,皆是一地長官之心腹。豈能輕易許人?這些人見自己初來乍到,便想欺生,在自己身邊安排人選。卻也不想想自己是誰?看來,還是自己太好說話了啊,劉備一聲長嘆,然後敲了敲自己面前的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