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一上午,這授勳儀式才告完成。劉備於臺上一看,授勳完成後,這隊伍中氣象又不一樣。更精神了。劉備喜滋滋的對於一旁邊觀禮的荀彧道:“文若,得軍如此,我青州無憂矣!”
荀彧也是一臉微笑,向劉備恭賀。心中卻是想道,主公啊主公,你是痛快了,卻不知道這下一折騰,每個月卻要多開支出去多少錢糧軍餉。
現在軍隊中,最基本的一級,就是一月前應募而來的青州青壯,他們訓練合格後,紛紛被授為下等兵銜。然後除開這幾千人,全軍中幾乎都沒有多少上等兵,許多有功士卒都是郎、尉一級。每往上一級,軍餉待遇又不一樣。要是還任了伍長、什長等軍職,還要拿雙餉。如今青州百廢待興,劉備花錢大手大腳,怨不得荀彧發愁。
劉備在返回府邸之前,下令全軍準備,於十天之後,舉行閱兵儀式。
劉恪率了二千親衛,一路疾行,不數日便到了東萊境內。一入境,便見官道之上,百姓四散而逃。有人見了軍隊,大叫一聲,又扭頭就走。劉恪見狀,著人圍住一夥人,打探情況。有百姓見得兵卒和善,便小心翼翼的問道:“敢問軍爺,這是哪裡的人馬?”
兵卒答曰:“我等乃是青州牧劉公麾下親衛,受主公之命,隨劉將軍前來東萊,助範使君平叛。爾等為何棄家逃散?”
便有人歡呼一聲,道:“原來是劉君侯大軍來了,原來是劉君侯來了!”
叫喊了幾聲,又圍攏來一夥人,對道:“前陣子遼東賊子增兵,範使君不敵,節節敗退,一路退至當利、盧鄉。如今範使君正與遼東人馬大戰,我等見遼東賊子勢大,恐範使君不敵,於是便逃離鄉土,欲前往北海暫避敵鋒。”
兵卒得了訊息,便往回復劉恪。劉恪聞得範明在盧鄉大戰公孫度之軍,哪敢耽誤,立馬率了人馬,疾往盧鄉而去。
身後,百姓們一臉興奮的道:“劉君侯派了親衛大軍來了。看見方才的將軍沒有,勇武強壯,行軍就似一陣風似的,我料這次公孫賊子必敗無疑。大傢伙不用逃啦,且停下來罷。想來不久便有好訊息傳來了。”
範明很苦,本來還能夠和公孫度打個平局。雙方你來我往,打得有聲有色。誰曾想不久前,公孫度又渡海遣來一枝軍。於牟平登陸,直插其後,腹背受敵的範明,只好率軍邊戰邊退,到了曲成時,卻被敵軍夜襲炸營,大軍混戰一夜,天明各自收兵,範明發覺己軍只得其半。無奈之下,一路收攏殘軍,漸漸退往北海。想守住當利、盧鄉一帶之後,再遣使往北海搬救兵。
至於劉備到了青州,範明壓根就不知道。他身在軍中,連番大戰。根本就不知道劉備已到青州並召見他們郡守國相的事情。在當利,範明又遭大敗,只好棄了當利,率了殘兵敗將退往盧鄉。
一路上,見得亂兵遍野,烽火處處,遠方敵軍正在村寨之中燒殺搶掠,火光沖天的同時,哭聲陣陣。範明不由一陣心悸。死傷的,都是他治下的子民。戰火熄滅之後,也不知道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不知道多少農田被毀,屋舍被燒?
大漢的官員,再不作為,也是極度看重名聲,珍惜羽毛的。更何況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做出政績的範明?
想到自己在東萊戰戰兢兢,而如今一朝心血,全部付諸於流水。範明便不由深恨公孫度。若不是這亂臣賊子,自立為王,割據一方,並跨海來攻取青州東萊。何至如此?一念至此,範明不由長嘯一聲,於馬上立誓道:“公孫度!好奸賊!有生之年,吾必破滅之!”
範明行軍到了盧鄉,立即著手防禦。發動百姓民夫,砍樹搬石,準備火油滾水,打算固守,奈何盧鄉小縣,城牆矮小不說,城防亦是久不修葺,在公孫度大將柳毅的親自指揮攻打之下,岌岌可危,眼看就要城防失守了。
範明已經退無可退,而遣往北海搬救兵的信使又杳無音信。範明又怒又急,提了劍於城牆之上四處奔走廝殺,一身青袍之上,已經是血跡斑斑。有左右家將來勸,欲請範明避敵之鋒,而後再圖他日。
範明怒髮衝冠,道:“我乃東萊太守,全郡止有此城,我欲退往何處?今日痛快殺賊,身死亦我願也!”
正危急間,然後敵軍後部大亂,敵軍攻勢為之一竭。範明大喜,連忙組織反攻。東萊兵與盧鄉青壯見了敵軍攻勢放緩,士氣亦是大漲,於是拼盡全力,竟然把敵軍給趕了下去。
範明稍鬆一口氣,再放眼望時,只見敵軍後部,一員小將率了百餘人,直衝敵陣,手中一條長戟,竟然使得出神入化,敵軍碰著就死,挨著就傷。
範明見那小將勢如猛虎下山,又如蛟龍出海,所過之處,敵軍如潮水般退卻。不由大喜,心道這是何方英雄?
待得那小將率人殺透敵陣,衝至盧鄉城下,再欲返身再廝殺時,範明便再也忍耐不住,不由大聲問道:“城下乃是哪位英雄?”
那小將頭也不回,策馬持戟,直衝敵陣,清亮的聲音卻是遠遠傳來:“某乃東萊太史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