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初平元年末,非常的忙碌,自己承擔修復宮室之任,又派遣諸侯各有使司,袁術接到的差遣就是修復城外被董卓遷都之時亂挖一氣的帝陵。畢竟天子要登基了,祖墳都亂七八糟的,這不太好。
袁紹又想董卓就算挖得再仔細,但行色匆匆,估計也還有遺漏吧,於是便把這個美差使派給了自己的弟弟袁術。結果袁術以為袁紹報復他。因為帝陵都在洛陽郊縣,遠得很,這天氣又冷,自己待在洛陽城飲酒作樂不好,卻要去那偏遠之地挖泥土?於是一肚子氣的袁術便遣了孫堅去修復帝陵。
曹操引兵到了酸棗,卻是得到訊息,諸侯入洛,現在已經在討論要重立天子了。於是曹操匆匆帶了數千人馬,一路往洛陽而來。
劉備原本無所事事,只等打醬油打到袁紹立了弘農王,自己青州牧的任命到手後,便迅速離開這是非之地。不料這一日,荀彧神情懨懨的跑了過來,雙眼微紅,彷彿是哭過一場,見了劉備,便道:“主公,我叔父去世了。”
劉備一愣,隨即回過神來,問道:“荀司空什麼時候過世的?”荀爽,字慈明,當代碩儒,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譽。董卓秉政,強徵荀爽入仕,凡九十三日由布衣而位列臺閣。今年隨董卓西遷,荀爽年歲大了,一路經不起折騰,又見董卓麾下皆虎狼殘暴之士,心憂家國,到了長安,竟然一病不起,就這麼沒了。
荀彧聞言又是一陣傷心,答道:“數月之前!”長安到洛陽,一路關山阻隔,音信斷絕,於是數月之後,才有訊息傳到荀彧這裡來。荀彧得了訊息,大哭一場,荀爽膝下數子早夭,止有一女荀採,先嫁陰瑜,後陰瑜早死,荀爽許為同郡郭奕之妻。荀採不願嫁,乃用粉書門曰:“屍還陰!”就是說死了之後要和陰瑜合葬。而後自縊而死。其事見《列女傳》。荀彧想起荀爽素來待自己如親子,而荀爽遠死長安,左右膝下竟無一親族,等訊息傳到自己耳中時,荀爽早就入土了。一念至此,荀彧便不禁哀慟難止。
於是荀彧道:“主公,我欲先返幽州,為叔父報喪。還請主公應允。”
劉備大驚,以荀彧的性子,到了樓桑,必然要待在那裡為荀爽居喪,到時自己再到哪去找個謀士,尤其是今後局勢成迷。於是勸道:“自洛陽返幽州,道路遠迢不說,聽聞兗、青諸州,黃巾餘孽復起。文若一介文士,孤身而返,我如何放心。若有損傷,悔之不及也。不若我遣軍使急馳至涿縣報喪,如何?”
劉備勸了又勸,荀彧見劉備殷切誠懇,便不由允了。劉備又報與袁紹,約了諸侯一同至城郊,設衣冠冢遙祭荀爽。荀彧心中感激,再也不提罷事居喪之議,只是罷宴飲葷食,服素而已。
安撫了荀彧,劉備也不禁頭疼。自己麾下武將一打,謀士卻只得一個。荀彧也曾向他薦才,穎川陳群、郭嘉、荀攸,以及遠在揚州的陳登,遠在幽州的管寧、邴原等人,他或者荀彧都曾親自遣使去信。結果一個兩個都找不到人。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這些傢伙不是避禍別處,就是遊走各方。讓劉備也是無可奈何。只有天知道,他是有多想把郭嘉、荀攸等人先一步搶到手中。
不過,找不到人他也無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幾年他東征西討,沒個穩定的時候,待他到了青州,有了一州之地,還怕沒有招攬賢才的機會。
孫堅率了麾下,於郊縣修葺帝陵。夜宿陵廟,半夜心有所感,起身出帳,只見山風呼嘯,而天上星月同輝。左右值夜甲士手執火把,刁斗不絕。孫堅轉了一圈,正欲回帳再歇,忽見左側不遠處井中,似有光華隱隱,與天上星光相互呼應。
孫堅心道,莫非有重寶出世?於是召來心腹三將,往而視之。四人圍住井口,往井中一看,卻只見一泓清水照應一團圓月。煞是動人。
孫堅笑道:“還以為有寶物,卻原來是月光。”於是便欲離開。
程普若有所思道:“夜間無事,不若使軍士一探井底。”
孫堅聞言,不置可否的笑道:“也罷,便依德謀之言。”
於是召來親兵,遣水性佳者入井底打撈,須臾,打撈起兩物。孫堅笑道:“果然有寶物焉?”於是賜軍士美酒錢帛。而後率眾將入帳觀之,看是何物。
到了帳中,把一匣開啟,內竟是一柄長劍,鮫鞘飾以金鏤絲,鞘末端嵌以明珠數顆,華麗尊貴,一看就不是凡物。孫堅口中嘖嘖稱歎,再一按劍簧,劍身彈出數寸,撥而觀之,只見劍身明亮,能見人貌,上有無數神秘花紋,而劍刃輕薄鋒利,孫堅持劍往案几一劃,案几一角無聲而落。
見其鋒銳如斯,孫堅喜不自勝,眾將欣然讚歎,齊道:“恭賀主公得此神兵。”
孫堅再反覆細看時,只見劍柄處刻有兩個細小篆字,孫堅定睛一看,竟是巨闕。孫堅心神大震,再也止不住笑意,仰天哈哈大笑,道:“果然是神兵,我得此兵,乃天意也!”
孫堅乃是吳人,自然知道越王命名劍歐冶子鑄劍之事。而巨闕諸劍,自越王之後便不再出世,素傳為宮廷所藏。他今奉命來此修葺歷代先帝山陵,卻無意得此神兵,豈非天哉?
於是孫堅把此劍示之眾將。眾將見了巨闕名號,亦是大驚。程普道:“此乃越王舊物,諸侯之劍,而主公乃是吳越人士,得此神兵。莫非天意昭示,主公將有吳、越之地?”
孫堅聞言,心中狂喜,卻把臉一板,叱道:“德謀何出此言,我乃漢臣,豈有圖吳、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