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 (2 / 2)

殊料吳匡等人方走半日,又有一枝軍如旋風般疾馳而來。縣令一見前方高高飄揚的董字大旗,心道不好,自己中計了。方才出關去的,便是太后與弘農王等。

郭汜一馬當先,直逼縣令,方才勒馬止住,隨手從懷裡掏出關防信印,往縣令臉上一砸,道:“給老子好好說道說道,最近可有大隊人馬出關!若有半句虛言,小心你的狗命!”

郭汜等人被董卓好一頓臭罵,火氣未消,脾氣自然不好。縣令一再受辱,本來想照直了說的,後來又轉念一想,要是這將知道是自己放走了太后與弘農王,只怕自己小命立馬不保,不若瞞過此時再說。

於是心思電轉間,縣令迅速作出了有利自己的決定:“稟將軍,自受相國之令以來,本官日夜巡視,未見有可疑人馬與車駕過此。還望將軍明察。”

郭汜雙目直視縣令,縣令神情自若,坦然對視。郭汜瞧不出半點可疑之處,於是自言自語道:“莫非劉恪等人未走此條路?”

於是喝道:“仔細點,若有訊息,立即上報。”

縣令躬身道:“諾!”

於是郭汜一勒馬頭,引兵轉身又往伊闕關而去。

郭汜既走,縣令吁了一口氣,緊繃的神經這才鬆懈下來。見涼州兵走得遠了,自度這官做不得了,這事遲早要洩露,到時替死鬼必然是自己。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吧。於是收拾細軟,連夜攜了家眷溜之大吉。

吳匡不知道自己險些就被郭汜追上。他與劉恪、關羽等人依樣畫葫蘆,以同樣的法子出了緱氏,於是一條直道直通轘轅關。

轘轅關,為歷代兵家必爭和控守要地,也是洛、偃通往汝、穎、襄三地之捷徑。因東有太室山、南有少室山,西有雞鳴山、香爐峰,山路險阻,十二曲道,將近復回,故曰:轘轅。因之東接齊楚,西連秦晉,故為秦漢八大關隘之首。此地趨東都、困陽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險峻之極。此關一直到後世解放時期,才廢棄不用。

此時,吳匡等人,便遠遠望著這轘轅關發愁。縣城好過,這地方,還真不好過。縣城裡面,就算被發現,以吳匡等人的本事,還能領兵殺將出去。這裡地形險要,關口逼仄,想過關,就得排成一字長蛇,緩緩透過。若被發現,兵力施展不開,必然會被一網成擒,全軍覆滅。自己死也就罷了,軍中奈何還有太后、弘農王。要是這二位有點閃失,萬死難辭其咎。

什麼?奪關!快別說了,這關隘還真不好奪,關道逼仄,而關牆之上又防守嚴密,只怕未衝到關下,就要被亂箭射死。

劉恪、關羽、吳匡三人愁作一團。只有逃出此關,這才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身後雖無動靜,但三人料想追兵亦不遠矣。且軍中糧草不濟,若在此再拖得數日,只怕軍隊就要自行散去了。

思來想去,關羽眼珠子一轉,道:“莫若遣善攀登之卒士,繞走少室山,往尋主公大軍。而後約定內外夾擊,轘轅關一鼓可下也。”

也只好如此了。三人計定,於是選健士三十,分數批攀山而去。剩下的,就是等待了。而等待,無疑是一種煎熬。尤其是相對於何太后與弘農王而言。

弘農王還好,何太后是過一會就問,過一會就問。憂心忡忡不能自己。她實在是害怕了,寧可是死也不願意再落入董卓魔掌了。自己死還好歹能得個體面,死在董卓手中,百分百要被他凌辱。

卻說劉備引軍緩緩向北,途中接吳匡等人書報,言已自密道出,不日南下,望劉備起兵接應。書信寫得匆忙,又未寫明自哪條道南下。劉備無奈,只得駐軍陽城,然後令嚴顏、張飛各引五千兵往伊闕關、大谷關相候。自己引中軍往轘轅而來。

軍方到轘轅,便見前方一隊人馬追殺數名卒士,劉備疑之,乃謂黃忠道:“還請漢升上前問個究竟。”

黃忠應諾,引本部飛馬而出。馳到近前,數箭射翻追兵之馬,而後引軍團團圍住道:“皆為漢兵,為何自相殘殺?”

轘轅守兵遠遠望見劉字大旗,心道不好,吱唔不敢言。那數個傷痕累累,滿身塵土計程車卒見了黃忠,又望見劉字帥旗,大喜道:“將軍,我乃吳匡將軍麾下,有要事稟報主公!”

黃忠聞言,不敢怠慢,便著麾下綁了追兵,又給馬讓吳匡麾下卒士乘騎,一同至劉備帳前拜見。

“什麼!太后與弘農王便在關後!”劉備聞報,雙目精光大盛,不禁拍案而起。

感謝書友天意狂為的打賞,謝謝支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