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就在大軍休整完畢,打算向西進軍的時候,劉備收到盧敏書信,代張溫為司空的楊賜薨,楊賜,一位慈祥寬厚的長者,當初數次上書幫劉備。他的兒子是楊彪,也是勇烈的忠臣,孫子楊修……
劉備嘆了口氣,日後徵楊修到自己幕府吧,別讓這孩子跟著曹****,不說盧敏取了楊彪之女,就是看在楊賜的情份了,自己也得護著他。
不久,朝廷亦有邸報來,楊賜身後榮寵不斷,追贈車騎將軍,諡文烈。這個諡號,算不錯的了,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業曰烈……
張溫聞楊賜薨,也是感慨連連,率領大家遙祭過楊賜後,收拾心情,率領大軍撥營,直逼武功。
涼州賊見漢軍洶湧而來,因武功城牆破舊,無險可守,於是棄守武功,走保美陽。
涼州兵在美陽站住腳跟,或許是因為離涼州近了,又恢復了不少底氣。於是復與漢軍來戰,互有勝負。
劉備也是無法,就算他兵精將廣,麾下關、張、黃、嚴四將都是當世名將,但在洶湧而來的騎兵潮水中,也僅僅只是自保而以。涼州賊不計傷亡,他不能不管麾下士卒的死傷。前番斬了李文侯,也只是運氣,蓋因李文侯在他手上吃過大虧,心神不穩之下,才折在他軍中。如今涼州賊在邊章、韓遂的指揮下,數萬精騎進退有度,只靈活的圍繞著漢軍的外圍陣形來回劫殺,就像數把水果刀,把一個巨大的水果的外皮一層層的剝去。
韓遂和邊章比起北宮伯玉不知道要聰明到哪裡去,北宮伯玉熱血上湧就要衝陣,進了漢軍陣中,便是深陷泥淖之中。如今騎兵只在漢軍陣外來回劫殺,這卻讓漢軍頭疼了。雙方箭雨你來我往之後,就是真刀真槍的拼了。雖然漢軍最外層有盾兵守護,裡面的長矛手也不是吃素的。但架不住涼州賊高踞馬上,居高臨下,視線開闊。是以幾個盤旋下來,總體還是漢軍吃虧得多。
張溫一看,完了,這樣不行,大軍站在這讓涼州騎兵這樣削來削去,太傻了。可又不能主動出擊,人家都是騎兵,追不上不說,陣形一破,就給了他們有機可趁。到時出現什麼後果,那可就誰也不知道了。
於是張溫鳴金收兵,期待來日再戰。
涼州賊小勝了一陣,耀武揚威的回城去了。
張溫一籌莫展的時候,有親兵來報,右扶風鮑鴻率郡兵來助,張溫大喜,此時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馬,反正是多多益善。
鮑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長相粗鄙,但說話甚為文雅。見了張溫,道:“明公,涼州叛賊入寇三輔,我家鄉塗炭,父老懞難。心中憤慨,故散盡家財,招募鄉兵來此,欲為明公效死,破滅涼州叛賊,還望明公接納。”
鮑鴻,字公圖,曾舉孝廉,出仕州郡,後徵拜為議郎,因事去職。居於家中。張溫聞言,笑道:“朝廷求賢若渴,鮑公圖此來,正好在此大展身手。”於是即刻上表,拜鮑鴻為別部司馬。
連日陰雨沉沉,兩方大軍皆不得出。於是在營中休息。劉備討厭這種溼漉漉的天氣,在家中還好,可以憑窗觀雨,讀書抒懷。可這是在軍中。
這日,劉備帶了荀彧等人,來觀察山川形勝。途中,問道:“文若,可有破涼州賊之策?”
荀彧道:“主公,當今之計,乃用大軍圍美陽,圍三闕一,待涼州賊糧盡,而後趁勢攻打,又在外伏一枝精兵,如此,可獲全功。別無他策。”
劉備思來想去,覺得荀彧說得很對。兩軍對陣,實力在差不多的情況下,還是要憑藉自身的實力和優勢,老想著陰謀詭計沒太多用處。就像對付涼州兵,還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曹操和袁紹後來的官渡之戰,那是曹操兵少,沒辦法只能放手一搏,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也就吃虧在人馬太多。這手中無糧,心中便慌,於是三軍皆潰。
如今涼州賊盤踞在城中,想襲他的儲糧之地,那是休想。想消滅涼州賊,要麼圍城攻打,要麼圍城等他糧盡。無疑,後者的收穫比更高。
劉備嘆了一口氣,耳邊卻傳來水波轟鳴之聲。心思一轉,便帶了人馬徑往河水邊走去。美陽城外有條河,名字叫啥,劉備也不知道。輿圖上沒標,想抓個人來問問,附近大軍肆虐,百姓早就逃得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