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從小就無法無天,栽贓過他叔父,和袁紹一起搶過新娘子,深夜潛入過張讓宅……還曾經蹲過大獄。雖然很多事在劉備看來,純粹屬於吃飽了閒得沒事幹。但其人之膽識也可見一斑。
曹操往日裡很少服人,今天見了劉備,兩人一頓猛吹,於是曹操竟然發現,這劉備學問是挺好的,眼光居然也不錯。更難得的是能想人之所未想。聽劉備說大漢之亂源在去涼州,曹操不禁擊掌而嘆。聽劉備說要殿上清君側,直接當著群臣擊殺中常侍。曹操便雙眼放光。這事不管可不可行,能想得出這麼幹的,便不是一般人。
曹操眼射奇光,嘆道:“遙想當年,衛、霍等率我漢家兒郎出塞絕漠,縱橫馳騁,威震北地。是何等的鐵血雄壯!如今強大的匈奴已成往事!分崩離析淪為我漢家附庸。我每思及,恨不得能生漢武時,尾隨於諸將軍麾下一道殺胡!如此方不負我胸中所學!”
劉備想起漢武之時的不世功業,不禁也悠然神往,熱血翻騰,不禁大聲吟道:“烽火照西京,胸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語調鏗鏘,聲音激越。
曹操激動得連聲道好,“好一個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此曲道盡他心中胸臆塊壘,不由他不激動。
“玄德,汝可知吾之志乎?吾從小便想著建功立業,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率軍西行,蕩平並涼,使羌人不敢再犯我漢家天威!願死之後,吾墓碑上刻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如此,此生足矣,復有何求?”
年少的男兒,誰沒幻想過自己做大將軍,率領無數勇士衝鋒陷陣?誰沒有滿腔熱血的時候?誰不想為國奉獻,成為大英雄?
劉備為曹操言語所感,也大喝道:“好男兒功名馬上取,提三尺劍,立不世功,大丈夫當如是也!”
說完兩人默契的對視一眼,互相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野心,不禁放聲大笑起來。這不羈的笑容直上九霄,飄蕩在洛陽城的上空。
從此之後,惺惺相惜的兩人來往得越發頻繁了。一個議郎,一個郎中,無事之時便在一塊,呼朋喚友,談天說地。曹操世家之後,久居京師,交遊廣闊,人脈關係自非劉備所能比。劉備發現,自己認識的人幾乎全部認識曹操,而曹操認識的人裡面,自己好多都沒見過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兩人的圈子,幾乎都是慷慨豪氣、崇尚氣節之人。每日裡一幫人談古論今,倒也快活。
曹節等人看在眼裡,心中憂慮,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那個劉備牙尖嘴利,那個曹操膽大枉為,兩人湊一塊,遲早要弄點事出來。到時只怕不好收場。剛好沒多久,益州有奏本上,曹節一看大喜,眼珠轉了幾轉,大袖把奏章一攏,往皇帝彙報去了。
第二日千秋萬歲殿群臣議事,劉備就在殿側眼觀鼻、鼻觀心,老老實實的旁聽,他也不想每日都要刷一下存在感的。說著說著,皇帝就說了:“近日益州有報,巴郡板楯蠻又反,賊勢浩大,抄掠數郡而郡兵不能敵,百姓死傷無數,益州向朝廷請兵,諸臣且議一議方略。”
議什麼,有什麼好議的,國庫差不多掏幹了,皇帝你賣官賺錢並收取天下奇珍藏之於自己的府庫,天下四處要用錢你寧可把錢埋到地下生鏽……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舉薦的人,把地方搞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益州這幾年為何叛亂連連?還不是官員在地方作威作福,壓迫百姓所致?不然以前怎麼不反?
當然,現在說這些也沒有意義,平定叛亂要緊。群臣有苦難言,只得把怨言埋在心底,開始為皇帝出謀劃策。
“陛下,蜀地叛亂多起而不能定,乃諸郡守互不統屬,各自為戰,於是賊合一處,而逐一擊破。可遣一重臣赴益州,統率諸郡國屯兵,督促諸將破賊。如此可矣!”
皇帝一聽只需派個人,不用派兵,那麼也就是說不用自己的錢去支付軍餉咯?於是便立馬允了,讓眾臣舉薦一人去益州平叛,然後出了這麼大事,把益州刺史押回來問罪。
大家想來想去,開始選人了。這人一定要位高權重,能震攝人。那麼這朝中也就這麼幾個。三公不可能光著膀子上,還要不要臉了?九卿位高,可權都歸尚書檯了呀。嗯,尚書令是個可惡的閹人,司隸校尉還空著,那麼,便只有御史中丞了。
御史中丞,本御史大夫之佐官。東漢御史大夫改為司空後,司空不在御史臺。於是外督部刺史,內統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的任務就落到御史中丞身上了。此時的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一起被稱為三獨坐。位高,權也重。非常適合。
嗯,就是他了。於是眾臣同舉御史中丞蕭瑗出益州,督察諸部軍兵共討板楯蠻。皇帝允之。
又有一人出列奏道:“陛下,益州險惡多事,蕭中丞年邁,恐精力有所不及,臣懇請再舉一賢才,隨蕭中丞入益州,為蕭中丞劃策左右……”